贵阳印象

财富   2024-11-02 21:01   北京  

“今天与你相遇,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一首《爽爽的贵阳》,将这座城市形容为“惬意的天堂”。

贵阳市花溪秋色。(资料图片)
01

爽与辣


清晨,去往贵阳黔灵山公园的公交车上坐满了去晨练的大爷大妈。

年过六旬的王朝英把孙子送到学校后,急急忙忙搭上校门口的公交车赶往黔灵山公园,和一帮老伙计跳舞对歌。公园空气质量好,养身养肺养心,她的这一习惯一坚持就是6年多。

“爽爽的贵阳”,对于王朝英和朋友们而言,就是在公园相聚的欢乐时光。

夏日里,对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爽”的感觉来自呼吸的第一口空气,来自那“从鼻到肺的丝丝爽意”。国庆假期,从武汉来到贵阳的向勇笑称自己“冰火两重天”,下车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就舒畅无比。

贵阳之“爽”,首在气候。地处北纬27度附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3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中国气象学会认定的“中国避暑之都”。

这个“爽”字,还离不开贵阳持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1995年,贵阳成为全球酸雨危害程度的榜首。为摘掉这个帽子,贵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排放不达标企业尤其是重点污染源企业;建成长70公里、总面积达24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与总长304公里、面积达194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形成了少有的城市森林景观。2004年11月,贵阳荣获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气候凉爽、环境怡人的贵阳,诞生了爽心爽口、品类丰富的美食。肠旺面、牛肉粉、豆腐果、丝娃娃……让人食指大动。哪一种是贵阳美食符号,贵阳人各有各爱,意见从来没有统一过。

青云市集一角。张晖摄(中经视觉)

日落时分,南明河畔的青云路步行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不断撩拨着路人味蕾,大小店铺前食客排起了长队。

陈红是这条街区的常客,隔三差五就“打一趟”(去一次),已记不清到底去了多少次,接待外地的朋友必然会来,平时朋友小聚也来这里。吃什么,她的选择也很简单——谁家的辣椒好吃,就去谁家。

辣是打开贵阳美食的第一扇门,会经营的店主往往把各式辣椒制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招揽顾客。类似北方涮肉时的麻酱调料碟,蘸水是贵阳美食不可或缺的伴侣,汇集了油盐酱醋葱姜蒜等多种调料。会制作蘸水是一个“吃货的基本修养”。可干、可湿、可酱、可汁,“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种蘸水”,但几乎每碗蘸水都会加入辣椒,没有辣椒的蘸水就没有“灵魂”。

细雨绵绵、阴冷潮湿的冬季,三五家人或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边,将刚出锅的食材在蘸水里“打个滚”,诸般滋味汇于唇齿间,寒意顿消。人间烟火气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当地人把辣椒加工成五花八门的样子,干辣椒面、糊辣椒、油辣椒、剁辣椒、糟辣椒……甚至有被做成闲暇看书追剧时“吃着玩”的零食。“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贵阳的辣别有风味,辣而不烈、辣中带香。

不可或缺的辣椒,如今已成为贵阳一个不小的产业。大家熟知的陶华碧“老干妈”油辣椒,已成为我国产销量最大的辣椒制品企业,日均生产300万瓶,远销160个国家和地区。

02
桥与路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贵阳西面的红枫湖上,3座风格、样式不一的公路桥梁横卧山间。其中形似提篮的贵黄公路花渔洞大桥,个头不大,全长仅有269.6米,主跨也只有180米,却是名气最大的。2022年,作为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的代表,该桥获得了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金奖。

连接贵阳市新老城区的黔春立交桥。筑宣 供图


桥下的红枫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也是贵阳的“大水缸”。如何在桥梁重建中不对水源造成污染,经过反复争论与思索,工程师们想出一个新奇的方案,用“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新旧腾挪渐次回收废料、废水,再作为新桥原料使用,最终实现了旧桥混凝土100%循环利用、钢材100%回收,做到了“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

别号“林城”的贵阳,更是一座“山城”。这座因山而得名的城市,地处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以多组团形式散落在群山之间。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西路黔春隧道和海马冲隧道之间的黔春立交桥,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居贵州首位。在5层立体交叉的桥面上,连接着11条匝道和8个出入口,两条主线和匝道总长达到5270米,最大垂直落差高达55米。

从空中俯瞰黔春立交桥,宛如一条巨大的“过山车”轨道,纵横交错、盘旋环绕。夜幕之下,过往车辆灯光闪耀,将立交桥编织成流光溢彩的金色花束。

走出大山的渴望促使贵阳人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桥梁每多一座,交通就改善一分,贵阳与外界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一分,贵阳人走出去的希望就增加一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贵阳人敢为人先、勇攀高峰,在重重困难中开拓进取,昂首前行。

20世纪60年代,原上海光学仪器厂的部分设备和人员迁至贵阳建立新添光学仪器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投影仪、第一台JS05三坐标测量机……

连接贵阳市新老城区的黔春立交桥。筑宣 供图


据84岁高龄的原新添光学仪器厂职工钱忠林回忆,初到贵阳之时,什么都没有,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从读懂弄通图纸到生产零部件,从设计拆卸工具到组装仪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20世纪70年代初,川黔、湘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在贵阳形成一个十字交叉,使贵阳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随着“三线”建设工程的实施,大批工矿企业落地贵阳,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打下了工业基础。先后有北京、上海、黑龙江等17个省(市)约2万名管理及生产骨干、9400余台设备内迁至贵阳,累计新建、改建企业超过百家,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建设者们与贵阳儿女一道,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阳加快推进陆路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贵阳至广州、昆明、成都、长沙、重庆、南宁等地的高铁相继建成通车,一个速度更快、通行能力更强的十字形高铁网络已经形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桥梁,成为贵阳人跨越赶超的时代印记。依托便捷的交通网,贵阳人摆脱了肩挑背驮、跋山涉水的桎梏,放飞了冲出大山、拥抱世界的梦想。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经由贵阳徜徉黔山贵水间。去年,到贵阳旅游的人数超过1.47亿人次,同比增长29.8%,同时贵阳跻身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

03
城与人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智能网联示范区宽敞的道路上,圆滚滚的银灰色无人驾驶小巴在艳阳下穿行。

4颗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通力协作,避障、绕障、红绿灯识别、站点停靠,无人驾驶小巴一套动作完成得如行云流水般。

乘客一上车,车厢内便缓缓响起轻柔的音乐,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全景车窗带来的开阔视野,吸引了不少市民争相试乘。

贵阳市甲秀楼。(资料图片)

这辆由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小巴,是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

2013年,贵阳紧抓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毅然把大数据上升到战略高度,抢先站上大数据风口。2014年,翰凯斯创始人喻川回到家乡,在贵阳高新区组建团队,开启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据喻川回忆,团队在创业之初只有15个人、10张桌子。但贵阳看准了大数据,便是公司最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当地政府在政策、科研资金、人才补贴等方面也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

随着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翰凯斯也实现了华丽蝶变,建立起200人的技术社区,研发制造的无人车获得载人自动驾驶牌照,产品远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范”的大数据企业。

大数据给了像喻川一样的年轻人可以圆梦的机会。如何让“爽爽贵阳”与有为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贵阳持续向本地学子喊话“何必去远方,美景在身旁”,对外乡才俊承诺“只要选择贵阳,贵阳就会成为你圆梦的地方”。

沪昆、贵广、渝贵、成贵、贵南等快速铁路干线纵横交汇,贵阳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图为贵阳北动车所。李儒鑫摄(中经视觉)

贵阳一方面向落户政策宽松、落户流程方便、落户时限快捷的目标奋进,为年轻人落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搭建系列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直通车服务,力促让更多的“贵漂”变身“贵定”。

“作为创业者,贵阳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作为个人,贵阳满足了个体对生活的期待。”毕业后只身到贵阳创业的张国辉发自内心感慨,“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很强,对外地人很友好。”

贵阳不仅为张国辉开办企业提供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办公场所,以及多项贴心的创业辅导,还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初来乍到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今,他不仅在贵阳有了家,还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生活。

去年,贵阳人口净增长18.5万人,位列全国省会第二,连续3年人口净增量超过10万人。如今,贵阳的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居第27位。

爽爽的、暖暖的贵阳,就是这般让人留恋。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吴秉泽)


监制/代明

审核/万政

编辑/郭云飞

校对/张萌

经济日报
中央党报,经济大报。主流,权威,公信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