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娴聊”,我是王娴。聊聊你可能也在想的问题。
带什么回家过年?有人说最不想带的就是一身“班味”。岁末年初,“班味”在多平台入选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年轻人常说“班味”,在网络上,大家分享自己的“班味”表现,也晒出“去除班味”、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努力。一些“打工博主”成为网红,他们书写身边的“班味”故事,人气直升。
本期嘉宾
袁长庚
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
冷血大鳄鱼
“打工博主”,她说自己搞笑又有点囧。
🎧听他们聊!
“班味”到底是什么味?
■ 袁长庚:这个概念是年轻人自己发明的,它首先是一种自嘲,自嘲里有一些不满,但更是大家互望一眼过程中的彼此确认。在工作环境里浸的时间长了,你会带上一些习惯或状态,这里面就有“班味”。高校老师其实是“班味”比较重的一个群体,我们放假时甚至比学期中更忙。
■ 冷血大鳄鱼:我是做建筑行业的,刚毕业时畅想自己是一个光鲜的都市丽人,穿成套的西装在写字楼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满脸油光的打工人,每天挎着大大的帆布包。
有一个场景我终身难忘。一位同事视频接入会议,他当时在大瀑布下面漂流,头戴安全头盔和潜水镜,说“领导我已入会,听您的指示”。而我的一个同学,毕业前是一个很帅的潮男,工作后,法令纹变得很深,面相变得很“长寿”……
“班味”里没什么“好东西”吗?
■ 王娴:有人说,“班味”是冰美式的苦味、领导话的饼味、同事甩的锅味,以及听说有人去休假的酸味。“班味”里是不是没有好东西?
■ 冷血大鳄鱼:上个月发生了一件囧事——我不小心把领导办公室的鱼缸给摔了,为了尽快赔领导一个新的,我打车去了最近的农贸市场,买了五块钱一条的鱼,买一条送两条,还弄了一个新鱼缸,放到领导的办公室,结果他居然很高兴!我的同事表示学到了,以后要是想去找领导帮忙办事,就去砸他的办公室。我的页面上都是这些囧事。
其实鼓励我更新的,正是很多在上班的朋友的留言。他们说看到我的帖子,觉得很搞笑,上班也没有那么辛苦了。这么多在不同地方有相似境遇的朋友在网络上相遇,这很神奇,我希望我们在觉得很辛苦的同时,也能尽量以乐观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 王娴:“班味相投”!大家在默契当中找到了某种快乐。我觉得“班味”经过了感情色彩的变化,一开始可能有一点消极,但后来被打工人彼此的共鸣抵消了一部分。
■ 冷血大鳄鱼:它开始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现在是一个互相调侃的形容词。年轻人使用它时,整体来说还是偏向“自嘲幽默”的角度。领导们也知道,现在给年轻人画饼已经画不动了,那些升职加薪、未来美好的愿景,其实年轻一代知道可能不会轻易地实现,但是也平和地接受。
■ 袁长庚:这是一个好玩的造词现象。“班味”听上去是一个挺正规的词,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身体式自嘲”。这样一说,你可能就稍微有些自省,它也是一种互相提醒,不要太过于陷入到这种“班味”当中。大家借助这个词彼此理解,彼此心疼。大家发明这个词,其实是想借着“班味”说一些事情。
当我们在聊“班味”时,我们在聊什么?
■ 王娴:以前我们好像没有类似概念,“班味”在历史上找不到代名词。
■ 冷血大鳄鱼:我刚毕业的时候,我的领导用四川话跟我说,“恭喜你,你是一个office lady了。”之前我工作压力特别大,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殊感觉,后来才被“班味”很精准地形容出来。
■ 袁长庚:“班味”听上去比较笼统,但正因为笼统,反而有很多延展的可能性,它在很多语境里可以指代不同的问题。
这种新的概念的创造,是个小型文化事件,使得很多不同的问题在同一个平台上被讨论。如果我们愿意走入其中的话,你可以去感受青年人关心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背后很多东西是很真诚的。
■ 王娴:我确实感觉到一种真诚,是大家对自己的工作状态、生存状态的一种直面的真诚。我会觉得正在被“班味腌制”的这群年轻人,是让我觉得更有希望的,他们更洒脱、更自在。
我们需要“去班味”吗?怎么工作才合适?
■ 冷血大鳄鱼:我觉得可以“微去”,但是不用“全去”。像我会整一些养生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领导。他将近60岁了,但很喜欢喝可乐,跟他一起出差的时候,他在前面喝可乐,我在后面喝茯苓人参水。他问我,你是想要长生不老吗?我觉得还可以选一些时间,把自己从工作的状态里完全地抽离出来。
■ 袁长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更年轻的朋友提醒我们,什么是生活和人生的常态?谁说养生只能到白发苍苍的时候呢?有些问题我们会觉得非黑即白,“班味”要么就好,要么就坏。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可能比我们处理这个问题要从容一些。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对于一个有职业精神、愿意去努力工作的人,可能“班味”也是一种特点或价值体现。
保留多少算是合适,我们也没有答案,但这至少是个开始。创造这种议题的人,是想邀请我们进入到一个讨论当中,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年轻人身上,我看到犀利又善意的一个态度,这是一个社会良性讨论的起点。
■ 王娴: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到底该怎么工作?也许是一个更宏大的命题。
■ 冷血大鳄鱼:我们不是说非要去“卷”或者是“躺平”,而是要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我相信大家包括我自己,随着工作阅历、经验的增加,以后会越来越好地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当然,也可能会有新的烦恼。
■ 袁长庚:社会飞速发展,我们的职场文化有时跟不上社会发展以及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于工作,大家有问题和不满,但我们不可能用某个统一的方案一下子解决掉所有问题。至少现在大家开始意识到,工作跟生活之间是有界限的,我们要有新的可能性,建立自己新的语言、新的认识问题的框架。
我期待大家还能创造出新的讲法、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我们一边好像非常深刻地去说一些新的问题,一边又对彼此心怀善意,这就是我对新的一年的憧憬。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郭静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 刘晓琛
新媒体编辑/刘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