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先生!他曾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

时事   2025-02-07 11:36   北京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为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地在无声处作出自己的贡献。直至把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接力棒传给第二代科研人员之后,黄旭华院士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致力于为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

黄旭华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颁授“共和国勋章”。2021年,他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

2019年9月,黄旭华院士接受总台中国之声《先生》栏目专访。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此刻,让我们一起追忆,缅怀。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85年底、86年初,黄旭华带领团队研制的核潜艇在规定海域进行了长达90天的水下航行,总航程23625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


黄旭华:“哎呀,我们太高兴了!我当时在码头我要疯了,我就站起来叫了,我说我们拿到金牌了!拿到金牌确实是个纪录,到现在美国都没有破我们的纪录,美国现在还是讲它是83天零4小时。这个考验是看我们艇的建造质量是可信的,我们艇的所有的设备是可靠的。”


头发花白,年近60,没有多少人能懂彼时的黄旭华为何如此疯狂,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心中升腾着怎样的骄傲。背负着中华民族的核潜艇梦,隐姓埋名30载,他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任性地欢呼雀跃一回。


黄旭华:“国庆十周年时,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赫鲁晓夫到中国来,我们国家再次向他提出援助核潜艇的希望。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中国想研制核潜艇,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他傲慢地拒绝了我们国家的要求,说我们苏联海军有核潜艇,同样可以保卫你们的国土。毛主席一听非常气,突然站起来,挥动着他巨大的手掌说,我们自己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青年时期的黄旭华


可是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蹒跚起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加上国外严密封锁信息,没有人见过核潜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两眼一抹黑,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黄旭华:“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是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第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一个也没有;第二,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核潜艇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一无所知,没人见过;第三,我们手头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从头摸起,包括好多计算公式我们都是从头论证。”



用算盘拨拉出的
“中国制造”核潜艇

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做船舶工作的黄旭华被任命为项目的副总工程师,那一年,他32岁,是新中国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个人之一。从此意味着,整整30年,他只能和父母通信,而不能谋面。即使父亲去世发来电报,他也没能回家送最后一程。对家人有愧,却对核潜艇无悔。


黄旭华:“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你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我能够承受得了,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面对海量的数据,连计算机都没有,怎么算?黄旭华和团队用的工具让外人听来不可思议:一把普通的计算尺,一个打起来劈啪作响的算盘,就开启了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黄旭华:“那时科技水平很低,哪里有现在一秒钟多少万、上亿次的计算机?手上就是一个算盘,一个计算尺。5万多台件设备仪表,几十公里长的管道电缆,还有成千吨的材料,这么多东西,你要把它重心重量算出来,那工作量很大。而且算出来还不一定行,要调整,一调整又重新再算。”


1970年12月26日,黄旭华们研制出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艇”正式下水,中国也因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四年后,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黄旭华:“我们这条艇,从里到外,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搞的,所有的设备仪表,全部是中国生产,没有一样是国外进口的。”


黄旭华在葫芦岛试验基地(1988年3月4日摄)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1988年4月29号,中国核潜艇“404艇”在南海准备向“极限深潜”的目标冲刺。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吨重量的水下压力,稍有闪失就会艇毁人亡。临时实验前期,有研究人员悄悄地给家人写了遗书。62岁的黄旭华告诉大家:不要怕,我和你们一起下水。


黄旭华:“万一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会及时地协助艇上的救援,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我要为这条艇负责,作为总设计师,我要负责到底。”


黄旭华(后排左一)同参与深潜试验的科研人员合影(1988年4月30日摄)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404艇”成为我国第一代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的定型艇,黄旭华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实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领导特批,可以放一次鞭炮好好庆祝。听着喧天的锣鼓,阵阵鞭炮齐鸣,黄旭华站在码头,激动万分,一首诗涌上心头,至今不忘: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这诗里面有两个字是我这一生的写照:一个痴字,一个乐字。我痴迷核潜艇,献身核潜艇,我无怨无悔,所以一生没有虚度;乐呢,就是乐观对待一切,在生活与工作极为艰苦的情况之下,我是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不求功与名,核潜艇就是一切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回顾过往,黄旭华亲眼目睹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半生心血,历历在目。


黄旭华手捧核潜艇模型(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


面对获得的“共和国勋章”,黄旭华说,这一辈子,核潜艇就是他的一切,他也希望自己像核潜艇一样,深潜水下,不求功与名。


黄旭华:“我们核潜艇是核反应堆、导弹同潜艇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技术非常复杂,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我仅仅是作为一个代表,来领受这个荣誉而已。”


缅怀

送别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监制/高岩
审稿/冯会玲
记者/肖源 左艾甫
编辑/刘梦雅 王远 张乔雪
播讲/郭静

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面对面》

缅怀,送别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