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5年来,川渝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以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为重要载体和改革突破口,形成“毗邻‘抱团’更紧 ‘两区’分离适度”的发展模式,为全国跨省际毗邻地区合作贡献川渝智慧。
这里有一份关于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请查收。
《当代党员》2025年第1期《毗邻“抱团”更紧 “两区”分离适度》版面
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改革突破口。川渝毗邻地区涉及两地31个区(市县),区域广大、各有特色。5年来,川渝毗邻地区深化区域合作,弥补了行政边界地区远离行政中心、受核心城市辐射薄弱的缺陷,扭转了以往发展缓慢且无序竞争的局面,以合作聚集优质资源,协同联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以来,两地重点通过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以区位环境自然禀赋等条件划分,共建三大片区十大发展功能平台。在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和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重点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举措,合作开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在成渝中部地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及成渝“双核”配套的功能板块,建设川渝高竹新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和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在川南、渝西地区以产业协作、城乡融合为发展指引,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发展平台。发展功能平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深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统筹协同、共建共享原则推进规划、政策协同,达成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区域性合作。十大发展功能平台统筹共管发展规划,川渝各方共商共建跨省合作开发管理机制,共同出台一体化建设政策,合作编制发展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协调完成重点任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同共建交通枢纽,畅通交通体系;建立合作共兴的产业体系,成渝中部地区重点承接重庆、成都两地都市核心区产业转移,探索新区建设、产业协同、体制机制创新。
川渝高竹新区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模式的合作平台,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高竹新区发展分区域纳入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广安市(含邻水县)相关规划,实现全域一张网、规划一张图,确保项目实施落地。高竹新区由川渝两地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决策,川渝高竹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政务服务,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开发建设。高竹新区建设通过搭建一体化、属地化和重点事项改革创新体系,集聚审批权限,承接重庆市和四川省下放事权超过400项。高竹新区按照“共投共建共享”原则,制定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实现“存量收益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互惠共享”,还建立起跨省域协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高竹新区管理事权与财权合理匹配。 川渝高竹新区。图/刘秦君2023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的18条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其中川渝两地共建优势产业链、共建联合招商机制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促进产业共建共兴的重要经验做法。在共同建设统一市场方面,川渝两地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证照办理税收征管实现互通,便利企业在两地自由流动,共建跨省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共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经验为跨省区域间合作作出了创新示范。
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川渝东北地区比重增至31.9%,较2020年提升1.6%,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高质量发展。2023年,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川渝两地比重提升至17.38%,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2023年,泸永江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8.9亿元,增速达5.58%,合作平台效益凸显。截至2024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365.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5%、西部地区的30.7%,同比增长5.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加快改革创新、补短板积优势是发展的必然。两地应持续完善产业合作机制,探索“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新模式,以新区发展带动周边发展,创新经济统计分算方式,探索重大项目财政支出跨行政区结算机制,完善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模式,为全国跨省际毗邻地区合作贡献川渝智慧。来源:《当代党员》2025年第1期
作者:何清
编辑:王诗雨
审核:李微希
终审:蒋炀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