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订阅本平台!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把群众期盼的事作为政府要干的事。”回望2024年,全市上下推动政策、财力、服务向民生聚焦覆盖,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2.8%,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答卷诚意满满。
“谋划提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提高公共服务质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着“民生温度”。面对这份清晰的“民生清单”,如何更好地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在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城市更新提质,人民幸福“加码”。过去一年,我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12个安置区主体封顶、2个交付使用,新增贯通道路13条。沧州火车站一年完成重建,百年老站焕发新生……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城市更新相关内容,王亚男代表格外关注。“这两年,沧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打通‘断头路’便捷出行,从优化城市功能到提升城市内涵,城市更新带来的新变化、新提升,已经成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的品质生活体验。”她建议,推进城市更新要在注重建筑物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翻新“硬装”升级的同时,还要在“软装”上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涵养产业创新生态,让城市更新的成果更多惠及居民,守住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健康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沧州正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让人人享有健康,让高质量健康为高质量发展添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建设新型分级诊疗体系。这让张洁委员倍感振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筑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期待更多强基层、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市要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新改扩建中小学12所,争创更多省级特色高中,加快东部职教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陈亮委员说,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他认为,只有持续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标准配建教育设施,深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质量,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城市发展、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以上。“如何优服务提质效、稳就业保民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白美丽代表说,加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当前和未来劳动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有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还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她建议,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确保培训课程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并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通过国家认证的技能证书,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2025年,我市将继续以工匠精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人民生活更有品质;将继续抓好民生实事项目,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编辑:赵 娜
初审:任 涛
复审:于素芹
终审:胡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