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粉”海外!市北区非遗项目“太极梅花螳螂拳”惊艳亮相CGTN

文摘   2024-12-25 19:42   山东  



提起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一阳指等绝世武功,便勾画出一幅英雄豪杰的江湖画卷,令无数武侠迷心驰神往。但,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亦有着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近日,市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梅花螳螂拳惊艳亮相CGTN《非遗中国行》栏目


代表性传承人孙德龙以拳法为笔,以岁月为墨,让太极梅花螳螂拳在神州大地得以延续。每一个灵动的拳脚、每一套精妙的招式背后,都蕴含着对坚韧与智慧的礼赞。





太极梅花螳螂拳,这项内容丰富技法密集的传统武术,以其“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七长八短”“迎面直取”等独特招式闻名于世。它不仅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而且强调动如闪电、静若泰山的动静之美。通过勾、砍、推、贴、压五种劲路的融合,以及粘、黏、邦、贴等千变万化的手法,太极梅花螳螂拳展现了连环取胜的策略,追求刁、漏、推、崩、劈等快速精准的攻击点,使得整个拳术体系既威猛又细腻富有层次感


其中,“太乙枪”、“达摩剑”、徒手对练“破案”和器械对练“扑刀对花枪”等昔日绝不外传的核心套路,现已开放教授,其中的技击手法独特多变,尽显拳法之精华。



太极梅花螳螂拳能荣登CGTN《非遗中国行》栏目,远不止于它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性,它背后传承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其核心便在“传承”二字


这一切都要从孙德龙六岁时说起。


幼时他随姥爷郝恒禄、舅父郝斌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至今已有76年的习武生涯深厚的技艺和理论知识积累,也让其历练成为中国武术八段,青岛郝斌太极梅花螳螂拳推广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山东省武术协会委员,山东省武术协会专家组成员,青市武术协会委员,青岛郝斌太极梅花螳螂拳推广中心法人。



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螳螂拳、剑法、棍法等武术项目的完整套路,还创编《寒梅拳》1-2路,《寒梅棍》1路,改进剑术基本功《剑字》套路,编写了《太极梅花螳螂拳系列丛书》,为后人留下了详尽的武术理论与技法资料



从1967年起,他便在市北区大庙山设场授拳,并创办了青岛郝斌太极梅花螳螂拳推广中心,前往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参与国际武术比赛,取得金银铜牌上百件,培养了大批武术爱好者,学生遍布全球。2021年11月,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批准为“省级非物质化遗产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古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已经来临,承载厚重历史的非遗正跃向未来。如何在现代社会找到其独特的生长空间,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有自己的文化气质与根基,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市北区,这片融汇了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热土孕育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截至目前,市北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6项。今年新增市北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9项(待区政府发文公布)。市北区现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人。其中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


“非物质”的独特属性,决定了非遗不能仅仅被宣之于展板、陈列于展架,更应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探索非遗的实际载体,打破“实与虚”的界限“非遗大师班”“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市北区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近年来,结合“山东手造”、“黄河大集”等工作,不断创新非遗手造工作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手造文化活动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形成了合力推动的良性循环我们见证着一项项传统技能的传承发展,转化为可见可触的文化形态


黄凤(左三)为浮山新区街道居民示范齐绣针法。图源:半岛网


此次,太极梅花螳螂拳在国际上的传播,也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韧性与深远影响。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对技巧的保护,更是对文化精神与价值的传递




///


从太极梅花螳螂拳到其他非遗项目

市北区正以其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方式

展现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让世界看到大美非遗

往期回顾

get暖冬特有玩法!这条线路带你回到百年前的市北~

穿行济阳路,老建筑一个比一个有故事


跟着音乐去旅行|点击查收这份台东音乐地图

——【END】——

青岛市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
青岛市市北区文化和旅游综合宣传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