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硬找问题、随便“指指点点”?监督也应“有度”

学术   2024-10-10 17:43   北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近期,一家民营医院因招聘篮球特长生引发部分媒体、公众质疑其“萝卜招聘”,这不由让人审视监督权的使用。


一家民营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招聘员工,是否应该被“注视”?媒体、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作为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权的核心使命,在于紧盯那些掌握公共资源、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诸如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以及这些机关单位中的工作人员。这些主体和人员职责重大,其行为直接牵动公共利益,应当接受全面、严格的监督。


民营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享有自主经营权,其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无需向外界详尽解释,只需确保不损害国家安全或公众利益即可。


换句话说,监督也要有边界。在网上“吃瓜”不等于可以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


判断相关主体是否应当接受全面的监督,核心标准在于:被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触及公众利益。当主体的行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对广大民众的权益造成影响时,如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监督就是必要和理所应当的。这种监督不仅关乎个体权益的保障,更是对整个社会利益的坚实守护。


所以,对于公权力以外的个人和民营企业,若其行为损害了公众利益,应该对其进行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其若未触及此线,也不宜越界干涉,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上述民营医院的招聘事件之所以引发网友的质疑,有其现实背景:一方面,在当下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其列出的“超越常规”的招聘条件,确实戳中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过去公共领域确实出现过“萝卜招聘”现象,让公众对此类事件抱有警惕。此外,医院涉及民生,任何行为都容易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进而导致监督情感的移情泛化。


当然,话题天然带热度并不等于我们可以逾矩。恪守权利边界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事实上,不仅在监督对象方面,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也应恪守边界。


流程要合法合规。行使监督权的过程,每一步都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在监督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的监督者还是公民,从最初的启动环节,到深入调查取证,直至最终的处理决定,每一步都应以法律为准绳,尊重客观事实,坚决排除主观偏见与随意性的干扰。


仍然以本次医院招聘事件为例,只要该医院在招聘、录用及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均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那么便没有什么可置喙的。


信息要公开透明。作为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确保自己反映的情况真实可靠,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被监督对象则要尽可能地提升透明度,做到明确公开范围、完善公开机制、加强互动回应等。比如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应当主动、全面、及时地公开相关信息,包括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应聘者的资格审核情况、选拔流程的每一步细节,以及最终录用决定的依据等。


结果要无损公益。监督也要坚持结果导向,对那些会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或者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要格外慎重。对于民营企业这类自负盈亏的主体,监督应保持适度距离,避免过度干预其内部运营。毕竟,在法治框架内,企业享有自主经营权,包括人才选拔与岗位设置等,只要其行为未触犯法律红线,未对公共利益构成侵害,公众便无需过度紧张。否则,轻者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不便,重者可能会损害地方营商环境口碑。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监督无处不在,且很多事件正是由于广大网友的监督才得以扭转方向、走向正轨。但是,很多事件也反转不断。如果我们能够在行使监督权时多一些理性、更加审慎,监督的质量还可以更高。


守住自主权的边界。对于享有自主经营权的民营主体而言,只要其行为未损害公共利益,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他们应享有的自由。我们不应过分泛化使用监督权,以免干涉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本次事件中的民营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人才选拔与录用构成其核心自主权。在招聘过程中,其有权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色,制定个性化的招聘标准。我们应当充分尊重这一自主权,避免主观臆断。


守住发言权的边界。必须承认,公众的发言权应得到充分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散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或进行无端猜测。相反,我们应当珍视每一次发言的机会,确保所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且全面,守住自己发言的边界,不随意捏造信息,要有理有据进行发言,共同维护理性、公正的舆论环境,这才是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打开方式”。


守住公共利益的边界。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因此,我们在行使监督权时,应始终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以端正的态度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避免因采取过激或暴力手段进行监督,损害公共利益。


公民监督权应当得到尊重,“萝卜招聘”“因人画像”等情况不能发生。但是监督若是太敏感,没有问题硬找问题,也不是文明社会应该有的现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山东宣传”,作者:黄九东
本文图片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
主编:刘娟
编辑、值班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毛洁

  END  


往期推荐

吴邦国同志逝世,《人民日报》对重要人物逝世的报道规格是啥?

3年时间,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全国典型,这家县级融媒凭什么行?

“经济刺激政策”密集出台?媒体该如何做好相关报道?

传媒茶话会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管,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平台,探讨主流媒体采编、经营、融合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