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散文,变成抚平内耗的药

学术   2024-10-05 14:56   北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余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创作出了众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与小说不同,余华的散文突出以质朴老到的文笔,展现出应对生活的从容智慧。

本期推文收集整理了余华同名散文集《山谷微风》中的一些金句,从回忆童年时期的自卑与天真,到成为一名父亲后开始思考身份的巨大转变以及父子关系……

余华记录着面对不同境况的真实感受,精彩文字的内核则与当下流行的“松弛感”可谓不谋而合。

期待与你共同感受平凡生活中的不灭热情,期待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治愈你我的焦虑。

吹来的风,是生活的味道


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得选择,只有接受。



我们羡慕窗帘上的人影,他们有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也会安慰自己,虽然我们没有房子,可是我们有青春。

……

现在我们有房子了,可是没有青春了。



一年到头,这到头的时候越来越不是滋味,首先来自于“日子过得真快”这样的感受,这快似乎是意料之外和猝不及防的,像是一把榔头突然砸在身边的桌子上。还没怎么过日子,这日子就过去了。



他发现记在纸上的全是事,作为人,他这一年又是怎么过来的?内心得到了什么?


他开始发现生活的周而复始,他发现自己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过除旧迎新,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早就一成不变了,今年在复习去年的,去年在复习前年的……这就是一年到头时,一个成年人的不安。



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



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凯旋归来,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童年与乡土是回忆的芯


在我们不断叫喊的邀请声里,他哭泣地走过来排队,轮到他打球的时候仍在哭泣,可是他手感不错,连赢两球。赢下第一个球他不再哭泣,赢下第二球他笑了,是笑出了声音的笑。

……

他由衷的笑声在我记忆里响起时,每次都让我感慨生活的强大,生活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



瓜子在我缺吃少穿的成长里如影随形,从小学炒到高中,吃到高中,之后对瓜子再无兴趣。由此我确认一个事实,童年不能整体告别,可以局部告别,比如我的瓜子童年。



当时的味觉是无比的香甜,可是吃得太快,只是比囫囵吞枣慢一点,尽管如此,我们真切地尝到蛋糕的滋味,这是从未有过的滋味。


虽然我们没有像普鲁斯特品尝小玛德莱娜点心那样,优雅地“浑身一震”,优雅地想到人生,优雅地看见味道是有形象的,可是我们在狂吃大玛德莱娜点心时,不是品尝,是狂吃,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吃,从未有过的好吃的味道。



如今的穿堂风只剩下名字,它在炎热夏天里已经不受重视。凉风习习不再是从自然界长途跋涉而来,而是人工凉风了,从私人和公共建筑里的制冷空调里出来,在房间里在大厅里在建筑里旋转扩散。



想着自己的事,身边无数的人在走过去和走过来,可是他们与我素不相识。我安静地想着自己的事,虽然走在人群中,却没有人会来打扰我。我觉得自己是走在别人的城市里。

……

如果是在我过去的南方小城里,我只要走出家门,我就不能自己散步了,我不停地会遇上熟悉的人,我只能打断自己正在想着的事,与他们说几句。



土地是一个充实的令人感激的形象,比如是一个祖父,是我们的老爷子。这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懂得真正的沉默,任何惊喜和忧伤都不会打动他。


他知道一切,可是他什么都不说,只是看着,看着日出和日落,看着四季的转换,看着我们的出生和死去,我们之间的相爱和钩心斗角,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闻与写作”

主编:刘娟

编辑:陈湘

校对:李媛、毛洁

  END  


往期推荐

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等五类突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各都市报如何献礼?

75载风云!重温人民日报历年国庆头版(1949—2024)

传媒茶话会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管,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平台,探讨主流媒体采编、经营、融合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