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中国能否突破半导体封锁的争论愈演愈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信心满满地说:“即便给中国大陆10万亿美元,他们也造不出一颗高端芯片!”这样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简直让人觉得是从科技圈里的“宗教圣典”中抄来的陈词滥调。可见,这种话语的背后不仅仅是冷嘲热讽,更似乎是在暗示:你们就是不配拥有顶级芯片。
张忠谋背后的逻辑是简单的——没有光刻机,就不可能制造高端芯片。而这一切似乎成了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原罪”。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光刻机真的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天堑”吗?还是某些人已经把这块“石板”捧得太高,想让我们自己永远仰望?
与张忠谋的“天命论”不同,比亚迪的王传福一句简短的反驳却直指痛点:“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话说回来,任正非的视角也很独特,他指出,中国要制造高端芯片的真正瓶颈,实际上是人才的短缺。确实,走向科技强国的道路,最难的不是设备,而是深厚的科研土壤。如今的中国,尽管已经有了无数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投入,但很多学生的目标却远离了芯片半导体领域。
这种情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人力资源危机”。光有钱没用,钱能买来设备,却买不到顶级人才。今天的中国,想要在半导体行业崛起,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吸引一批又一批愿意坚守在冷板凳前的科研精英。
也许正如王传福所言,我们不应把希望寄托在“天降神物”上,科技的突破从来不是偶然的。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的决心。中国能否突破封锁,关键不在于别人的冷眼和质疑,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和信心,坚定走自研的道路,专注培养更多能够“雕刻”芯片的人才。我们也许没有光刻机的顶尖技术,但我们有全世界最勤奋、最聪明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无论张忠谋如何高谈阔论,我们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芯片,终究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的。每一颗芯片的背后,都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只要我们不放弃,未来的每一颗高端芯片,都必将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