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不觉得时死亡有什么可怕,那是因为距离死亡太遥远。人的求生欲和对未知的恐惧,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加的。
同事昨天匆匆的请假走了,今天上午来上班就忍不住与我们吐槽:
原来他昨天是接了爸妈的电话,让他去医院,把奶奶劝回家。
同事的奶奶今年87岁,有退休金完全能自给自足,身体也还算硬实。但就是有一个让人为难的习惯:
每隔上两个月,都会想方设法去趟医院。而一住进医院,又想方设法不想出院。
同事说,如今他也理解不了奶奶究竟是怎么想的。医院是什么好地方吗?这么大的年纪往医院跑,也不是什么好兆头,干嘛赖在那里不出来?
这次也是,同事奶奶感冒了。就吵着上医院去看病,同事爸妈说就是小感冒,医院里现在病毒多,恐怕交叉感染更严重。还不如留在家里,先吃些药看看。
结果奶奶直接作了起来,嚷嚷着让同事父母给她安眠药,说是自己一把吃了,他们便称心如意了。
没办法去了医院,一圈检查下来。医生都告诉同事奶奶没什么大事儿,可以回家了。可是她就是说自己不舒服,不愿意出院。
同事的奶奶谁的话也不听,但或多或少还是疼孙子的。所以同事的父母没办法,便让他请假去医院把奶奶劝回家。
同事说奶奶回家后,吃了一海碗的饭,年轻人都比不过她,哪像生病的样子。可是大家也没办法,只能哄着她。
奶奶刚过60岁的时候还不是这样,那时她嘴里成天说的是:
医院就是骗钱的地方,大病治不好,小病不用治。我以后要是有病了,你们可不用给我花那冤枉钱。我也绝不拖累你们,我自己想辙,早解脱了早好。
结果现在,一有个风吹草动,赶紧就成把成把的吃药。但凡能抓住个家里人,便嚷嚷着要去医院。
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静默,同时奶奶的血压升高了点,也吵闹着要去医院。最后同事妈妈想了办法,让社区人员给奶奶打电话,一番吓唬才算消停。
同事说的怒气冲冲,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对于同事的不解,我们只能劝慰道:这不就是老小孩吗?人总是怕死的,可以理解。
旁边一位50岁出头的同事,更是语出经典的直戳要害:手机电量还剩10%,和剩下50%的感觉能一样吗?
其实,对于年纪越长的人,越会怕死,可以做这样一番理解:
过了80岁还特别怕死,说明日子过得还算幸福,让老人很留念。若日子不好过,总是遭难,总是不如意,生不如死,真就没几个人想一直活着。
当然,也有这样一番相悖的理解:
苦过来的老人,只知道活着的味道,不知道享福是什么。到了晚年,老病之苦、生活之难反倒不足以令其厌世。而向来日子过得幸福的人,经不住老苦的煎熬,反倒不会贪生恋世。
每一方都有各自的道理,都有各自的人生感悟。但不可否认的,是庄子曾揭露的一个人生真相:“寿多则辱”。
晚年终究是不好过的,我家也有老人。家里人都要上班,没有人能够全天候的陪着,大多是我父母那辈的几个儿女,谁有空谁去看看,买些东西,做些家务。
家里的老人曾坚持守着老房子,不愿意搬走,说在这里住习惯了。可今年却松了口,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听者深感人生无常,她说:
身边的老朋友、老邻居一个个地离世了,自己守在这里也没什么念想了。
“寿增而病多,命厚则福薄”,这是我们逃不掉的自然规律。
有一位网友说:“家人病重,我在重症监护室ICU外4天,度日如年。和其他病人家属聊天时,得知他们住了有20多天了。
今早,遇到他们来办理手续,人在夜里3点去世的。家属没有过多地悲伤,反而有种解脱。”
我们的教育里、生活中,很少会有如何面对死亡的内容,坦然面对其实很难。
每个人都不要低估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也不要去嘲笑别人的怕死,这是生命的本能。
曾几何时,我眼中那些无所不能的大人,渐渐老去。年纪越大越怕死,无非是健康的逐渐失去,激发出对生的渴望越发强烈。
人生如同蜡烛,刚刚点燃的时候,正当好年华谁都不怕烧尽。可是待到即将燃尽的时候,便会充满了留恋。
有人说,人真正面临生死的时候,才暴露本性,也许真的是这样吧。有些老人不愿意拖累儿女,浇灭了自己生的希望;有些老人为了自己能够多活一天,也不管儿女是否被榨干得不名一文。
年纪越大越怕死,其中蕴含着对未知的恐惧,对生的留恋。可是人生就是这样,有人出生,有人离去。如果能够把死亡看作是一个生命的过渡,是否能释然些呢?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当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并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这就如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尊重每一个人,每一时段的选择。
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明晰:只有我们拥有为自己行为买单的能力时,才拥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底气。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