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合理利用
1
文物的陈列展示
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不同性质,可通过各种展示方式,让人们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以实现其应有价值。文物一旦离开其本有存在环境,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其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对文物进行展示就是要在对文物进行整体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尽可能地将文物物质本体、其存在的本有环境和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等一套完整的体系展示给观众,使其成为人们参观游览、文化欣赏及休憩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同时,学习各种知识,接受艺术的熏陶。
2
文物出境展览与国际交流
文物出境展览指的是国家文物局及其指定的从事文物出境展览的单位、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境内各文物收藏单位在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举办的各类文物展览。中国文物的出境展览工作是随着国家外交活动的扩大、内地(大陆)与港澳台的文化交流以及文物考古工作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文物的出境展览,促进了文化交流,也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科技发展和办展次数的增多,中国在出入境文物的展览筹备、展品包装和运输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确保了出入境展览文物的安全,出入境文物展览的准备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国外很多先进、科学的行为和观念也影响了我国国内的文博机构,如为文物及艺术品投保的保险意识的增强。
3
文物的拍照、复制、拓印与仿制
(一)文物拍照
目前,利用文物进行宣传的有关影视、图书、报刊日益增多,对于文物进行拍照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在充分利用文物、发挥文物优势的同时,也带来文物保护和管理上的安全隐患与知识产权不明确等问题。根据有关规定,文物的拍摄必须要保证文物的安全和文物行政部门的权益,对于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包括书画、丝织品、壁画、漆木器等),原则上不许拍照。对公众开放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公开展出的文物,除因文物保护的特殊需要而另有专门规定及说明之外,参观者可以拍照留念。但在文物保护单位内拍摄影视剧则被禁止。
(二)文物的复制、拓印与仿制
文物复制是指依照文物的体量、形制、质地、纹、文字、图案等历史信息,基本采用原技艺方法和工作流程,制作与原文物相同制品的活动;文物拓印是指在文物本体覆盖一定的材料,通过摹印文物上的纹饰、文字、图案等,制作拓片的活动。
文物复制本身实际上是对文物藏品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一些珍贵藏品受保护条件的限制,为了研究、展览等工作的顺利展开,会选用复制品代替使用,但展览时必须向观众注明是复制品。
文物的复制、拓印要以不对文物原件造成损害为前提,必须严格按照复制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原有价值。
文物的仿制是指对文物的模仿制作。由于目前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出于单纯利益驱动而毫无文化价值的粗制滥造的文物仿制品,使文物的本来价值受到严重贬损。但也有一类仿古工艺品,它有特定的器物制作原型,独具艺术特色。这类作品往往是非常好的纪念品和宣传品,在宣传文物知识和文化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化
文物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和利用是以数字形式对实体文物和文化遗产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实现文物资源的永久保存,并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它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为文物及文化遗产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和传播手段。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服务对象的数量,提高了文物及文化遗产的展出和利用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展示效果。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典藏、数字化展示和远程教学,并最终实现文物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服务。例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5
文物资源的其它合理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物与旅游业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近年来,以文物景点为依托的文物旅游非常兴盛,成为许多城市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当前的旅游热潮同时也对文物的保护带来很大冲击。有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为了谋求地方利益和经济利益,不顾文物的特殊属性,盲目进行单纯的商业运作,将文物资源作为普通资产纳入企业进行市场化经营,造成管理权与监护权、使用权与维修权脱节,致使文
物保护工作面临严重风险。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文物旅游的指导和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要把依法保护文物、确保文物安全列入旅游景区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定期组织评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状况并向社会公布,促进文物保护和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物的价值
文物自身固有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应增加纪念价值)。文物还具有社会所赋予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价值。文物以其形象、生动的直观性和客观性,在宣传展示等方面有着历史文献等其他性质史料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1
文物的历史价值
文物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人类创造或人类活动的产物,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类别的文物,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生活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文物是后人认识和复原历史的最客观、最真实的依据,特别是对手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远古历史的认识和研究,一切结论的核心依据都来自出土文物。
文物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证史和补史。
文物的补史作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史研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仅仅 100 年前,除了古代文献中神话一般的寥寥数笔外,世人对于中华文明发轫之际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于先民们的具体生产、生活状态更是无从探究。正是由于百余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所得大量的文物资料和相应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中国史前社会历史的认识。可以说,没有出土文物资料,就不可能有学术界当前对于中国史前史的认识水平。
中国历史悠久,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很多,历史文献和文物可以相互印证,二者都是研究历史和复原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历史文献的作者、辑录者有时会受到时代和他们自身认识水平甚至主观偏见的局限,因而不可能都科学、准确、全面地记录当时的一切社会现象和事实,特别是某些细节。文物是历史发生具体而真实的实物见证,和文献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可以证实历史文献的正确、纠正文献记载的讹误、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如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汉之际的战乱,中国上古史料相对残缺,单纯利用文献取得上古史研究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近几十年来中国上古史研究的进步完全是靠不间断的考古新发现来支撑的,其重大突破也每每与重大考古发现互相关联,考古发现印证、补充、也推翻了许多关于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
2
文物的艺术价值
文物的艺术价值可以从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审美理念的物化还原等不同角度来理解。不同形式或材质的文物,把古人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以物化的形式固定并保存下来。这些艺术珍品是后人认识和了解古代文化艺术历史和传统的最重要资料。许多可移动文物在欧美直接被称为“古代艺术品”。
文物以其实物存在的直观表现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除了单纯的艺术品外,在历代工具、日用器具等实用品中,也有不少带有不同形式的艺术装饰,它们同样也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体现:大量的工艺美术品具有实用兼审美双重价值,如唐代越窑瓷器,晚唐诗人陆龟蒙赞之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冠和相应装饰的搭配、食具的造型和装饰、住宅园林等建筑造型和装饰彩画、车马仪仗装饰及其象征意义等,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流传后世,为人们提供了艺术鉴赏、美学研究和感官审美愉悦的享受。甚至有些东西当时只是普通用品,造型和装饰一般,但由于历史的沉淀,最终也具有了艺术和美的价值。
3
文物的科学价值
一些文物具有科学价值。
其一,是它们反映了文物本身产生或形成年代的科学技术和制造业工艺的发展水平;
其二,是某些文物所蕴含的信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具有可利用的参考价值。
1、一些文物可以反映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是文物科学价值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体现,其具体内容包括原材料的发现和利用、制造工艺水平等。人类从远古社会走来,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器都须以一定的材料制成,对于这些原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如中国公元前 2000年的早期原始瓷器,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器用文化的代表,其科学价值远远超过了艺术价值。
中国历代产生过许多天文、地理、冶金、农业、医学、纺织等方面的文物,习惯上称为“科技文物”,它们直接反映了文物的科学价值。一些年代清楚的出土科技文物,甚至直接改写了古代科学技术史。如河南荥阳汉代冶炼遗址中发现的与现代铸铁类似的标本,表明2世纪前后中国的生铁冶炼工艺已经非常先进,西方到17世纪才达到同样的技术水平。
2、此外,还有一些文物如果仅从外表观察看不出具有明显的科学技术价值,但透过表象,却可以从某些方面反映出当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环境的关系。例如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的、不同时期的镇水铁牛,不仅仅以铁铜铸件体现出当时金属制作的工艺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们还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水利水患的认识和利用。另外,通过对某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所蕴含的信息的深度解读,可以促进与之有关的古代生态环境、生业环境、气候和水文变化、地震灾害等相关研究。河北赵县安济桥,是 130多年前隋代工匠修造的。它那优美造型和科学结构,对中国后代的桥梁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济桥“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不仅为后世的石拱桥普遍继承,而且也为现代的混凝土桥梁所广泛应用(甚至在修建的大型渡槽上也予以应用),从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新发展。
4
文物的经济价值
文物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充满职业道德争议的话题。抛开对于某些非学理因素的禁忌,承认至少一部分文物具有不等的经济价值,应该是一种客观性的认识。承认文物具有经济价值,绝不等于认同甚至纵容国有文物进入流通市场;同样,否认文物具有经济价值,也无法因此而根绝文物的非法交易。这是两个性质不同、并且分属于学术和社会等不同领域的概念。文物的经济价值是文物本身自带的,它可以通过一些参照物来体现,而并不是必须都通过进入市场流通才能实现。文物经济价值的高低受到其自身的材质、年代、工艺或艺术水平、存世量多少、评估价值时所处的世态治乱等多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文物的经济价值还会随着上述各种因素的变动而有所波动,而不是一成不变。
5
文物的文化象征意义价值
一些文物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同于文物的历史价值。一部分特色鲜明的文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其所属国家、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这些文物在制造或形成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同国家、民族或地方长期形成的共同文化心理、意识形态、价值观、民众素质修养、生活习俗等特质。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文物分别是国家文明、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象征。如长城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文化象征意义以其直观性的亲近感可以产生并巩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例如陕西的黄帝陵,是否真是轩辕黄帝的长眠圣地、乃至炎黄二帝是否确有其人,学术界历来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其中华文明象征意义价值的发挥。这种象征意义甚至超越了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它所产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的激励作用为海内外华人所共同接受。
6
文物的纪念价值
文物纪念价值多用于具有特别重要的或者突出重大意义的近现代当代文物、革命文物等。
【内容来源:“式古堂教育 文博专业硕士专业课考研笔记精编”】
相关链接
2025式古堂文物、博物馆考研提高班、模考冲刺班正式招生啦!
免费领!手慢无!价值399元课程!2025式古堂·文博考研新闻热点考点课免费领!
2025考研必看-【备考干货】备考热度持续上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次招生院校】汇总2025年文博专硕「文物/博物馆」首次招生院校
北京式古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北京式古堂教育·文博考研考证网
你的文博考研路上,有我一路相随!
更多2025文博考研复试&2026文博初试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wbkykzw
☞QQ:1508389382
☞QQ考研交流群:374476758
☞文博考研考证网客服 微信号:wbkykzkf/13671049486
☞新浪微博:文物博物馆硕士考研培训
☞文博考研专业课辅导:
腾讯课堂网络视频直播课程/面授课程/录音视频课程
获取2025文博考研专业课笔记、真题
淘宝网搜店铺:文博考研考证网 或者 微店APP 搜 XX大学文博,在“式古堂文博考研”微店或者“文博考研考证网”微店均可以看到。
咨询电话:400-080-1992 | 136-7104-9486
现场咨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绿地香树花城S4商铺309室(合肥式古堂•文博考研考证网)(欢迎来现场咨询哦~)
考研路上
一路相随
微店地址
式古课堂APP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