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科技馆(八):两代人的情怀─ 我做上海科技馆志愿者三年
文摘
其他
2023-06-05 06:00
上海
上海科技馆闭馆了。
难说再见,科技馆志愿者从开馆到闭馆22年的奉献已深深印刻在心田,志愿在行动,已经成为科技馆的编外职工;
深情告别,科技馆志愿者闭馆前站好最后一班岗,闭馆后激扬文字留恋回顾,回忆着在科技馆做志愿者的美好时刻;
暂别两年,科技馆志愿者将继续奔赴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志愿服务,传承科技馆的无私奉献传统,宣传科普不停步。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更是希望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5年!一座“更前沿、更智慧、更绿色、更融合”的上海科技馆的诞生, 上海科技馆志愿者的回归!
─ 我做上海科技馆志愿者三年
根据上海科技馆官方公布的信息,该馆已于2023年3月31日闭馆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作者最早听到这个闭馆重建的消息,还是2022年的春节过后的事。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很突然,转而又很兴奋,也很期盼,但更多的是很留恋!作者的职业生涯是在科研单位度过的,最熟悉的岗位就是科研一线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相关工作,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对科技馆中展示的科普知识和内容了解的向往。而且,上海科技馆与作者工作的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同属一个科技系统,所以,彼此间都很了解和熟悉。我记得,自己最早是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上海科技馆作为主会场而知晓这座全国首个科技馆的。之后的2002年,作者就陪同工作中的合作方朋友参观了主会场,同时游览了展馆。这座宏伟的建筑和馆内展示的内容,给美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向往着去上海科技馆游玩,在2003年读小学时,我第一次带她进入了梦寐已久的科技馆。馆内展示的大多数内容都引起了她的兴趣,看得懂、能理解的项目就会参与和体验一把,对于那些暂时还无法理解的项目或内容,她会及时记录下来,回家后再慢慢寻找答案。2004年,小女就读的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接待了来自日本大阪帝塚山学院小学部的学生。期间,女儿陪同结对的日本小朋友再次到上海科技馆参观。这次,她以主人的角色,向日本小朋友进行了演示和讲解,俨然是一位“资深”的导览。女儿陪同日本小朋友再次参观上海科技馆(2004年)在2005年,作者曾与当时担任上海科技馆工会主席的杨国庆老师作为同学,一起参加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举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MBA核心课程研修班》的学习。半年多时间的相处,从杨老师那里得知了许多科技馆的详情,使作者对科技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期间,杨老师热情地邀请了全体学员及其家属,到科技馆进行了一次集体参观活动。杨老师亲自担任导览,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科技馆的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展示项目。这一次的参观活动,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而作为家属,作者的女儿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作者受邀携女儿又一次参观了上海科技馆(2005年)作者于2019年退休,“做一名志愿者,服务社会”是我开始退休生活后的第一个要完成的目标。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业余爱好,我首先选择了上海科技馆当一名市民志愿者,同时,加入了上海植物园的科普摄影志愿者的行列。我原来的想法是,发挥自己在化学领域的专业特长和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的特点,在科技馆当一名涉及化学的课题研究小组或实验项目演示的指导志愿者。遗憾的是,在加入科技馆的志愿者团队后,发现并没有设立相类似的科普志愿者服务岗位。自2020年起,作者在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总队运行组开始了志愿者的服务。三年来,每年二十来次的上岗服务,作者先后参与了从一楼到三楼的十几个运行服务点的日常服务工作。此外,还参与了总队的一些额外工作,如《科普课件研发项目》结题汇报的拍摄工作等。通过在不同的运行岗位数十次的服务,熟知了各个点位上各自不同的服务特点和要求,积累了服务经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认识了不少年轻的和年长的工作人员和热心志愿者。工作中遇见的这些同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平时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走好当下和今后志愿者服务的每一步。所幸的是,参加上海科技馆市民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年(即2020年),我就被总队评为“优秀志愿者”。这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继续并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称职的上海科技馆市民志愿者。作者和女儿在其首次游览上海科技馆时的年龄和阅历都有不小的差别,但可以说,我们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和感兴趣的切入点上,都对科技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当时的女儿可能对视觉感受强的项目和一些小动物、昆虫类的项目兴趣更大。而我关心和感兴趣的却是那些在加入科技馆志愿者行列后所经常接触的服务项目。如,三年中,我的工作主要是在科技馆的二楼区域内各个展示点的服务,接触的科技领域主要有计算机、信息、机器人、生态环保等方面。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以一位游客的身份再来游玩这些项目时,感觉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真是突飞猛进,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就是计算机(手机)、人工智能和信息通讯等。而且,现在的科技馆内还没有与材料、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型的科技领域相关的展示内容。这些,就是作者在听到闭馆重建的消息时所感受的:很突然,很兴奋,很期盼,很留恋!这些,也是我们父女两代人对上海科技馆的真实情怀!我相信,以现在女儿的阅历和对科普的认知程度,她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2023年3月30日的上午,在绵绵的春雨中,作者开始了在上海科技馆闭馆整修前的最后一次志愿者上岗服务。暂别两年半,有点不舍,但想到两年半之后的科技馆将面貌焕然,值得期待!当天,在休息的间隙时间里,作者去了每一个曾经服务过的点拍了几十张照片,以留作纪念。最后,作者来到了一楼大厅,在《致经典 创未来》的标志牌前,留下了自己的身影!I love SSTM。4月份起,我将奔赴新的岗位--做一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市民志愿者。撰稿:傅伟敏 科技馆二楼志愿者分队
编辑:李笑和
7、纪念科技馆(七):记忆中的我与上海科技馆
请长按二维码,加入上海科技馆志愿者微信公众号”老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