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
(菱歌 摄)
●刘礼达
晚清时期,民生凋敝,危机四伏,接连不断的内忧外患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在庞大的官僚阶层中涌现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清廉正直、勤政为民,《清史稿·列传·循吏四》中便记载了一位广东大埔籍的、励精图治最后倒在任上的台北首任知府林达泉。
林达泉,字海岩,道光九年(1829)出生于大埔三河松水涧,也就是现在的大埔县大麻镇水口村松水涧。林达泉虽家贫,却勤学苦读,于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据《清史稿》记载,林达泉“留心经济,每论古今舆图、武备及海外各国形势,历历如指掌”,令当时的江苏巡抚丁日昌格外赏识。因参与平定山东捻军叛乱有功,林达泉于同治七年(1868)晋直隶州知州,分江苏补用,并先后任崇明、江阴和海州等地知县或知州。
光绪三年(1877),“器识闳远、洁己爱民”,政声卓著、颇有威望的林达泉,受两江总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闽浙总督何璟等朝廷要员力荐,出任台北首任知府,林于次年(1878)正式到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孤悬海外,包括清朝在内,历代统治者对台湾并没有足够重视。直到同治十年(1871),台湾南部发生了牡丹社事件后,清朝失去琉球王国的宗主国地位,清政府这才开始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新开台北府,加强对台湾的开发和建设。“议建置,减征收,整饬防军,招民垦荒,皆因地制宜,事事草创。”林达泉到任后便积极谋划建城方案,他在《治台三策》《全台形势论》《福建巡抚半年驻省半年驻台论》等著作中,详细记载了亲力亲为筹划建设台北府城的情况。
半年后,即光绪四年(1878)十月九日,林达泉因操劳过度,在台北署中病逝,朝廷授赠其太仆寺卿。和他同一年考中举人的同乡好友、清朝首任驻日本公使何如璋在《台北府知府林君神道碑铭》中,深情回忆林达泉的一生以及两人交往的点滴,对他的勤政为民和高风亮节颇为赞赏,其中云:“古之遗爱,今之循吏,国史垂声,殊恩叠被。民不能忘,君亦不死。我勒斯铭,以风有位。”
林达泉的仕途短暂,前后为官仅十年,却留下了好名声。尤其晚年在台北,虽只有短短半年多时间,却为台北府城的建成及日后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铭记。
(参考资料:民国《大埔县志》《何如璋集》《茶阳三家文钞》)
🏃🏃🏃
大埔网爆料群
大埔人必进‼
进群第一时间吃瓜、 打听各种消息等
马上🈵人!想进群的速度私聊小欧拉群喔
👀
求职招聘 | 商铺租售 | 二手房 | 出租房 |
二手闲置 | 保姆杂工 | 二手车 | 交友脱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