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工程大爆发了吗?
观点1:三大工程是一个利好,但更多着眼于改善民生,对工程行业的复苏作用有限,更谈不上因此而“大爆发”了。
观点2:地方财政持续吃紧的情况下,进行三大工程投资的动力实际是不足的。尤其是公务员待遇持续收紧的城市,恐很难支撑较大规模的三大工程改造。
观点3:因城而异,确有条件的城市,对中小工程企业确实是一个较大的利好。但前提条件也是需要企业做好准备,该升资质的升资质,经营范围该增项的增项,尤其是提前要储备点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改造的业绩。哪怕是零利润或微亏的情况下,也要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为下一阶段这方面工程的承接做好准备。
观点4:一建机电、市政类方向人才,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增长期。
到底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让我们进入正文,深入剖析《住建部消息,2024工程大爆发》!
《2024工程大爆发》深入剖析
年初,住建部部长倪虹指出,加快“三大工程”建设,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成为今年中央首次提出的“关键词”,并在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
具体而言,今年计划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停车难题等;同时,城市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改造将达到每年10万公里以上。
这对工程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5万个老旧小区改造,单从面积上看,大致有25—35亿㎡左右。要知道近5年来,全国每年的房地产施工面积也就是82—89亿㎡左右,那么这个比例已经不低了。但是从合同额上看,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与新建项目相比,那就是数量级的差距呀。举个例子,7层房子加装电梯,如果按4个单元算,平均每部电梯20万元,共计80万元。可是新建这样一栋建筑,按大致8000㎡考虑,仅建安成本就需要2000万左右,还不要说各种前期费用、区外市政配套费、管销财费用、两税一费等等,差不多是1:20的差距吧。
所以这么看来,5万个老旧小区改造,更多还是造福百姓。要把这事定义为“工程大爆发”,在当前情况下,着实有些牵强,恐怕难以独自承担起推动整个行业复苏的重任。
不过无论如何,这对低迷了几年的工程行业都是一个利好,尤其是工程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老旧小区的改造,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对资质和技术实力的要求不高,单个改造项目产值也不大,不正是为中小工程企业量身打造的吗?
此前,财政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明确提出:
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原则和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把握住机会,挣扎图存的中小工程企业或许会找到新的着力点。
关于10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的问题,大家可能对10万公里是多长还没有太直观的概念。做个类比,中国的版图周长大致是4.08万公里,也就是相当于绕中国版图两圈半。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
我们来看一组国内管网施工的数据:
2018年,国内管网长度为86.5万公里;2022年,国内管网长度为110万公里。5年共增长23.5万公里,增幅高达21%(数据来源: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可即使是这样,每年也就是4万公里。所以这个管网建设工程量如果实现的话,还真的是市政工程的春天到来了呢。不过从投资规模上看,国内管网每年投资大约3000多亿元,按照同口径计算,每年10万公里以上管网改造大致也就是7000—8000亿元的规模。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动辄12—14万亿的规模,也还是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尽管如此,看完上面两组数据,多少都是令人有些振奋的,但马上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这些改造,钱从哪里来?
今年年初,网络上都在疯传,12个省市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现新开工项目。被点名的省市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列入名单的十二省市都是债务负担很重的“化债大省”,不仅被停止建设地方基建,同时还需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简单来说,就是上述“化债大省”被划下了基建红线,债务不减轻,就不得重启大型基建项目。
造成这一问题的,一方面是此前建设规模超出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对长期以来对土地财政模式的依赖。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地方财政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政府卖地收入差不多占房地产项目总投资的30-40%,甚至更多。其他各种相关的收入还有土地有契税、合同有印花税、市政水电气热有配套费、销售阶段有增值税、所得税、城建配套费等等,土地转让、合资公司撤并还有相应的交易税,以及更多细项的费用如水土保持、红线勘验、面积测绘等(有些是第三方收取的)。现在这些收入大幅减少,甚至归零这种影响可想而知了。
看完这些,大家应该也明白,需要进行基建缓建和停建的城市,基建的投资拉动能力就要大打折扣了。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和市政管网改造的资金,地方财政是否能够承担呢?
如果一个地方的财政状况紧张到难以按时发放基本薪资,那地方财政大概率承担不起。有的城市,如果不去新建地方高速公路、不涉及增建跑道的民用运输机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楼堂馆所等,集中力量搞三大工程,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老旧小区的改造,其实还涉及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大修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机制等。此外,不同城市之间老旧小区改造和市政管网改造的工程量差异也较大,比如辽宁和河南管网改造分别是4600公里、4000公里,而其他具有这方面计划的城市较多都只有500—600公里左右。
2.地方财政持续吃紧的情况下,进行三大工程投资的动力实际是不足的。尤其是公务员待遇持续收紧的城市,恐很难支撑较大规模的三大工程改造。
3.因城而异,确有条件的城市,对中小工程企业确实是一个较大的利好。但前提条件也是需要企业做好准备,该升资质的升资质,经营范围该增项的增项,尤其是提前要储备点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改造的业绩。哪怕是零利润或微亏的情况下,也要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为下一阶段这方面工程的承接做好准备。
4.一建机电、市政类方向人才,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增长期。
中国能建成立算力中心布局人工智能
3月13日,中国能建所属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北京智慧算力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等。
2006年,NVIDIA推出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CUDA”,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公司就开始致力于用具有高度图形化处理能力的GPU进行人工智能模拟。
当我们认识到GPU重要性的时候,在英伟达3月19日召开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强调英伟达并不只卖芯片,而是瞄准了潜力巨大的数据中心市场。开幕演讲中,黄仁勋一再提到“AI工厂”一词。
所以,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将在接下来AI紧锣密鼓的发展中,起到不断定义和刷新各行业AI应用标准的作用。
建筑行业,碧桂园是较早青睐于智能建造的企业,虽然现在麻烦缠身,但并不妨碍其对AI发展判断的超前性和正确性。
2018年碧桂园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以及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随后获得了几千项专利,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多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甚至,未来对工程现场的指挥将是智能机器人和人脑结合的产物。日前,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对其首位脑机芯片植入受试者的近况进行了直播,并表示这位四肢瘫痪的男子已经能够通过意念玩游戏,例如《文明》,还有国际象棋。所以在不远的将来,如同电影阿凡达一样,人在办公室,通过意念指挥工程现场的机器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国内脑机接口研究的领军人物、北京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罗敏敏在3月10日发表的演讲中说,我们已经可以把光遗传学探针表达到脑子里不同脑区去,插一根光纤来激活不同脑区。可以通过光纤的手段记录特定脑区对运动的控制信号,同时转化为一个命令式的信号,来激活另外一个脑区,形成脑接口。这样,一个小鼠可以控制另外一个小鼠,像阿凡达似的,可以在一个房间里记录一个小鼠的信号,同时把这个信号注入到另外一个小鼠里面去,可以看到两个小鼠运动实现了高度的同步。
这有什么用?大家可能会想,你不会给我脑子里插根光纤吧?有可能。一个比较现实的事情就是用来做复明,比如把一个盲小鼠表达上有一个光明探针,这个小鼠就可以感光了。我们现在在医院做这个临床试验,一些盲人就可能通过这个技术重新感光。
所以,未来的建筑工地,当我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机器人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我所想,即是机器人所想;我的规则,即是机器人的规则。我的规则从哪里来?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
来源:施工人才服务产品部
文案:赵国俊 郑健琳
编辑:朱继阳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