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警务】贵德:“绿草地调解室”就地化解,暖民心解民忧

政务   2024-11-02 15:54   青海  









“谢谢,真是太感谢了!困扰我们多年的纠纷在你们的帮助下化解了,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也不会这样了。”吉某激动地站起来和扎某握手言和。前不久,吉某和扎某因为草山地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两人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常牧派出所民警接到线索后,立即带领“绿草地调解室”的几名调解能手赶到了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地界。积极引入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为解决纠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经过一天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调解了该起矛盾纠纷,双方握手言和、签订协议,圆满化解。
常牧镇位于贵德县东南部,是一个农牧相结合的乡镇,也是贵德县最大的牧业地区,以前牧民放牧都有固定的落脚点,牧民之间以标记物区分界限,山上的河滩、石头、牧道等都可以作为界线标记。时间久了,很多标记物发生变化或者遗失,牧民之间容易因草场界限不清产生争议,而大部分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那一片片、一座座无边的草山草地,且草场通讯设施基础薄弱、草山交通线路长、路段通行情况较差,为调解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基于此类情况,常牧派出所民警辅警经常主动深入辖区草地、草山,与双方当事人席地而坐,在草地上开展调解工作,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疏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快捷途径,并进一步打造了“绿草地调解室”,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绿草地调解室”最初成立于2021年,初期按照局党委安排,由常牧派出所牵头,联合常牧司法所建成,经不断探索创新警务模式,完善了调解室,由“两所”变为“三级”共防共建共治组织架构。其中,第一级主要力量为派出所民警辅警,第二级主要力量为镇政府、司法所、综治维稳干事等工作人员,第三级主要力量为村、社区矛盾调解委员会及村警,包括村支书、村警及村社中有威望的老人。“三级”组织架构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逐步转变了“派出所单打独斗”的现象,进一步发挥了基层联合调解作用,全面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这一符合辖区特色的调解室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023年11月,羊某将一面印有“依法调解促和谐 排忧解难暖民心”字样的锦旗和一张奖状送到常牧派出所“绿草地”调解员的手中。原来,某村村警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村里一对夫妻因婚姻问题产生纠纷,起因是尕某与妻子索某因琐事发生吵架,后索某离家出走,找到自己另一村的朋友羊某寻求帮助,期间羊某试图多次与尕某联系,告知其妻子索某的去向,但尕某误以为两人有不正当关系,进而引发矛盾纠纷。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民警立即将三方当事人安排在“绿草地调解室”进行沟通与引导,着重从夫妻关系的角度出发开始调解,抓住原来双方二人欠缺沟通导致不信任的问题关键点出发,最终消除了误会,及时解决了矛盾,使夫妻二人重归于好,也使羊某得以清白,化解了这场“婚内危机”。

“草山地界的矛盾纠纷与传统农村不同,多半以放牧为主,平时社交圈较小、人口分散。因此村庄的威望老人,了解村里情况的村干部便能发挥重要作用,绿草地的调解员队伍由多级联合的工作人员组成,都是懂法律知识、有文化、会双语的人,调解起来往往能够抓住关键点,有时候还得靠一点小智慧,况且我们主动上门调解也能让群众心里感到温暖。”常牧派出所所长笑着说。

2024年年初,民警将吴某和赵某二人请进了“绿草地调解室”。原来,赵某(施工工地负责人)与吴某(打工)系劳动关系。吴某于2024年初在常牧镇干活时从梯子上滑落摔伤,摔伤后赵某配合将受伤的吴某带至贵德县人民医院检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赔偿问题发生争执。民警认真总结争议焦点,耐心安抚双方情绪,抓住当事人冷静期慢慢讲政策、讲法律,同时又从双方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换位”调解,并综合考虑吴某家庭状况和赵某实际情况,在合理合法、互让互谅、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最终让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随后他们自愿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握手言和,“绿草地”成功解开了他们的心结。

近年来,贵德公安积极探索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辖区各派出所结合各乡镇实际,主动联系基层群众,积极整合基层资源,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年以来,“绿草地调解室”共开展服务456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百分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绿草地上,调解员们将继续用自己的脚步带回基层群众满意的民心。









责编:崔梓卿    审核:李龙
来源:政治部    初审:冷措
投稿邮箱:hnzgajxc@163.com








海南公安
发好海南公安声音 讲好海南公安故事 树好海南公安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