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个月的抗疫,国内疫情基本稳定了下来,好多省份确诊人数已经清零。随着疫情的稳定,大部分高校计划在五一假期过后相继分批次开学。被疫情耽搁了的研究生考研复试终于提上了日程。四月份开始,很多高校陆续公布了考研的复试分数线,估计复试将会在五月份相继进行。同时,保研的暑期夏令营也在逐步进行,四月份已经有很多985高校公布了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举办通知。不论考研还是保研,都是通往研究生门槛的途径,都会面临笔试、面试等诸多考核,以及导师和课题组选择等诸多难题。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模式和本科阶段大不相同,特别是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除了少部分的时间在课堂上修读一定的学分外,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因此,你导师的风格和课题组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研究生阶段的幸福指数和最终能取得的学业成果,可见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和课题组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除了近年来网络上爆光的一些极端导师的特例外,导师没有好与坏,只有合适与否。那么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呢?我们需要对自己和导师进行双向的多维剖析。下面分别展开介绍。
读研目的
严格来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能力。与本科阶段学习如何获取知识不同,研究生主要学习如何创造知识。然而,大家实际读研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为了追求学术理想的、有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利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力求转行的、有提高学历镀金的、有随大流或逃避就业的等等。大家不同的读研目的,会适合不同风格的导师。因此,在大家选择导师前,需要对自我进行深度剖析,明确自己决定读研的初心,或者说初步的职业规划。
粗略的来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追求学术,以后有进入高校、研究所等学术界工作的打算,则选择具有强的科学能力和指导能力的科学家、或知道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科学家的导师最为合适,比如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或者刚回国的青年千人等;如果你是想毕业后进入专业相关的工业界工作,则选择课题方向偏向应用研究、与工业界联系密切的导师最为合适;如果你是谋求转行、毕业后进入与专业无关的行业工作,则适合选择宽松型导师,这样在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前提下,你还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备考相关证书,为转行做好准备。
2
研究方向
即使是在同一个院系,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也是千差万别的。研究生阶段主要在于培养大家的科研思维、做学术研究的能力。虽然不同的研究方向都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但是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大家学到的专业技能和成长快慢还是会有所不同。因此,如果你期望在研究生阶段在学术上做出一番成就,要慎重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
不同的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的容易度和期刊档次不可同日而语。比如,如果你做的是当前比较热门的前沿方向,课题组里又有比较好的基础,相比如一些冷门或者传统的方向,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会轻松很多。但是这些前沿的研究方向相比于偏工程的应用研究在就业时又可能不太占优势。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大都是三年学制,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能潜心研究的时间不过一年多点。对于想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而言,不论是申请国内top高校的博士还是国外顶尖高校的博士,拥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非常重要。对于这类学生而言,建议选择热门的前沿方向。就材料学科而言,可以选择二维材料、能源等相关的热门方向。如果你是想毕业后就直接在本行业相关的工业界工作,则选择相对传统、或偏工程的方向会优势更大。
3
导师的学术能力
导师的学术能力和指导能力,关系着你在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长。如果导师自身的学术能力不强,也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的研究生成为一名好的科学家,那么他的学生大概率上很难成为一名好科学家。
关于导师的学术能力,我们可以从他的学术头衔和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评估。如果你的导师有杰青、长江、甚至院士等头衔,或者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等重大奖项,那么毫无疑问他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拥有这些头衔的导师凤毛麟角,因此没有这些头衔的导师,并不代表学术能力就不行。此时,我们可以从导师每年的论文发表情况和曾经主持的科研项目等方面评估他的学术能力。论文发表情况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可以看看导师的H-因子。H-因子代表了科学家学术发表的整体生产力和影响力(引用次数)。如果你导师的学术成果丰富、经费充足,即使他还没有各种学术头衔,他大概率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此外,我们要考察导师的指导能力。这一点你可以从课题组已毕业学生的学术成果和出路进行评估,如果你导师以前的学生毕业时学术成果丰富,毕业的硕士生很多在国内外读博,毕业的博士生很多继续在学术圈工作,说明你导师不仅学术能力强,指导能力也不错,同时也说明他还非常愿意培养和扶持学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成长。
4
导师的学术地位
只要你导师的学术能力过硬,他的学术地位对你在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学术是一个圈子,有圈子就有人脉。如果你导师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比如杰青、长江、院士等,那么他对你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期望以后在学术圈发展,或者在专业相关的工业界工作的同学。这一点,笔者在秋招应聘高校时深有体会,对于同等水平的应聘者,甚至竞争者水平还差一个档次,但只要你有院士作为导师加持,毫无疑问最终优胜者是你。
在另一方面,选择院士、杰青等大牛,或校长、副校长、系主任等行政级别很高的教授作为导师,由于他们忙于政务,难以亲自指导研究生。对于这一点,个人觉得并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现在国内高校都是科研团队的模式。在一个团队里,除了有课题组组长等大老板,下面还有很多老师(小老板)。因此,即使你的大牛导师没时间亲自指导你,他团队的小老板会承担培养你的义务。在一个学术能力很强的团队,不会浪费任何一个可用的劳动力。基于此,即使你的导师不是院士、长江等学术地位很高的大牛,如果你能找一个在大牛团队的其它老师,同样能够加入大牛课题组,享受到大牛带来的资源。
5
导师的性格及课题组氛围
如前面所说,研究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实验室和课题组里度过,因此导师的性格和课题组的氛围直接关系了你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在最终确定导师之前,一定要找机会和导师面聊,一方面了解导师的性格和为人,另一方面和导师谈谈自己对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比如有出国交换的计划、实习的打算,等等。如果导师对你的要求,与你自己的规划或者期望相差甚远,则可以直接放弃。另外,尽量联系到课题组、以及非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多方面了解导师的为人和性格,避免进入网络上曝光的一些极品导师课题组。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虽然说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关系着我们研究生期间的幸福指数和学业成果。但总体来说,学生相对于导师是处于弱势状态,大部分还是导师挑选学生,学生并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力。所以我们需要在本科期间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并充实自己的简历,在面试时体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从而争取更多的选择权力。
最后,发个小福利。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套磁信,可以获取联系导师的简历和套磁信模板。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的话,请点击文末的在看,支持我们!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皆经原创作者或首发公号授权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