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响,心里一颤”“上班第一件事,打开手机APP,挨个打卡发截图”“外出检查,必须先拿出手机拍照发到工作群”“限定时间上报、回复,规定数量浏览、点赞”……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互联网+政务”“政务上云”等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初衷本是为了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干部少跑腿,以“数据赋能”形式帮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然而,部分地方在“互联网+政务”推广应用中却出现跑偏走样,滋生出了“电子衙门”“过度留痕”等问题,许多基层干部的眼睛被困在“屏幕”上、手指困在“键盘”中,苦不堪言。
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是阻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顺利推进的“绊脚石”“中梗阻”。从现实来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大体表现为:
有的政绩观偏差,过度开发建设政务应用程序,功能重复、职责不清,造成“多头填报”;
有的脱离实际、过度使用,要求“凡事上网”“事事留痕”,导致基层干部“疲于打卡”;
有的热衷数据排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求基层干部“点赞转发”,通过数据“装点门面”;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随后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8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进一步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稳步推进数字赋能基层工作。
牢固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以有力举措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瞄准广大基层干部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出重拳、下重手,对相关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来治理形式主义的问题,严抓不放、常抓不懈,全力铲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为基层减负工作赋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