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英歌舞、打铁花、雕冰龙
制作苗族银饰、皮影戏、永子围棋等
化身“飞天仙女”、京剧花旦、“美人鱼”
……
今天
央视新闻公众号、视频号、微博
以《当一个女孩进化出“非遗系统”》为题
讲述了95后衡阳妹子九月@江寻千
与非遗传承的那些故事
九月,湖南衡阳妹子,原名刘雅晴,她给自己取了网名“九月”“江寻千”。“江寻千”,正意味着寻大千世界美好,寻传统文化千般精粹。
01
自带“绝技系统”女孩
曾经“不是读书这块料”
九月的视频最终呈现给网友的是“无所不能”,废掉的拍摄素材里却记录着学技时千百次的失败,以及命悬一线的时刻。
这位网友眼中的“天赋型选手”,是团队小伙伴口中“不配在她面前喊累的人”,是非遗老师欣赏的“特别能吃苦的人”。
如今,她的热爱和创作被很多人看见,有学生把她的事迹写进作文中演讲里,拿到了高分。“学霸”总是让九月羡慕的,自嘲“我就不是读书这块料”,她在上学时,永远坐在教室后排,且拥有一篇课文可以分三次背完的“特权”。
18岁那一年,带着妈妈常叮嘱的“要独立”,爱打游戏的湘妹子只身勇闯广州,凭借美术功底,当起游戏原画师。工作六年下来,技能增强不少,但是当倾注心血的画稿被改得“偏离初心”,她怕自己对画画的热爱消磨殆尽,于是跟一位擅长短视频表达的同事一拍即合,开始了自媒体创作。
02
“就是要让大家看到,
做非遗好赚钱啊!”
如果说一开始“全凭喜好”,后来的九月“血脉觉醒”,意识到还有责任所在,那些如星辰般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非遗老师,“就等着你去发现他,就等着你带大家认识他”。
跟非遗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九月被他们“一生择一事”的执念和精神所打动,“他们就是花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就做了一辈子”。她常觉得自己太浮躁了,要去学那么多不一样的东西,能让她平复下来的,是她对自己的定位:“我的角色不是某项技艺的传承者,而是传播者。”
夸赞声、批评声、质疑声始终都在,在海量涌入的评论留言中,九月说,最令她气愤的是部分网友对非遗传承人的指责。比如,“这个技艺濒临失传了,为什么这个老师教还要收学费啊?”她直言,“如果一个传承人,靠他的手艺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谈何让更多的人去加入这个行业呢?”
有一种看法认为非遗是“文化净土”,是情怀,不应“靠非遗带来的流量挣钱”,这位“95后”却说,“我就特别反对这种想法,就是应该让做非遗头部的人挣到钱,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他做非遗好赚钱啊,他做这个手工艺好赚钱,那不就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了吗,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呀!”她希望自己团队制作的“爆款”越多越好,“某一项技艺通过我真的被大家熟知了,真的有很多人去从事它,真的有人因为它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爆款。”
03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一群人的事”
越是令她心疼的坚守,她越想把这个故事带到大众面前。九月希望,通过自己团队创作的这些文化影像,为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精粹再“圈一大拨粉”,像带货一样“带火”某项非遗技艺再好不过,这样就能让从事这行的手艺人生活得到改善。
她笑称自己是“经常失败的人”,不过,她不太愿意向网友过多展现那些困难,“我不希望我的困难劝退住你,我就是要你向往,我就是要让你也来做”。
她的“野心”,在流量,也在传承——
“传承,就是5000年以后,中华文化依旧璀璨。”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编辑:田 野
责编:袁赟昆
三审:阳 健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