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八大怪,为啥这么怪?

文摘   2024-11-01 15:12   陕西  

陕西的八大怪,为什么标题是陕西关中八大怪,是因为陕西分为三部分陕北关中和陕南,这八大怪其实是民俗习惯,但是,陕南和陕北没有或者很少有这些习惯。所以说起这个标题就说说八大怪。
第一怪:面条宽得像裤带

(图源自网络)

陕西关中盛产小麦,所以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天三顿都是面条。关中渭南和咸阳部分地方,一天吃两顿饭,具体是哪个县,想不起来了。biangbiang面一般面馆叫扯面,去关中的面馆吃面,老板热情的招呼:吃撒?里面座!你来一句大碗三合一。老板会问:扯面or拉条子。
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寸左右,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现实情况,一般没有那么宽了。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上下也是轻轻松松的。这就说:为啥碗盆分不开了。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饱嗝一打,顿时浑上下都是力气。这碳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第二怪:锅盔大得赛锅盖

图源自网络

关中大多数家庭都会烙锅盔。但是锅盔名气大地方那莫过于乾县。乾县古称“乾州”比锅盔名气还大那就是乾陵了。乾陵、锅盔?这两者可是有渊源的。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翻译一下。以盔为锅,做出来食品,就称之为锅盔。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坏。这个锅盔很大,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第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图源自网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佐料,但是陕西关中人拿辣子当菜。辣子夹馍,不管是热馍,还是冰馍。加上一勺刚泼的油泼辣子,撒上一点点盐。谁吃谁知道!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惟独不能没有辣子。要说这关中哪里的辣子有名,那当然是平桑镇的。桑镇的红线线辣子,喔奏美滴么法说!贾平凹在散文里写到:“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囔囔”。一根线辣椒,一口咬下半截下饭,直辣得龇牙咧嘴,唏唏嘘嘘,大汗淋漓,觉得这样才过瘾。
第四怪:老碗似盆分不开

(图源自网络)

关中老陕吃饭,一般是关中汉子,很少见女士用老碗吃饭。在关中一般把碗分为“碎(小)碗碗”碗,“老碗”。这种老碗很大,和小一点盆差不多,所以往往碗盆难分。但是,影视剧和景区里面那种大碗,就夸张了。事实,关中汉子壮,但也不是人人都长麒麟臂,吃饭的同时,顺便举鼎玩。另外老一辈或者再往前,吃完饭的时候,习惯蹲在门口或树底下,三五人边吃边谝闲传。这么重的碗,吃完面,手都麻了。再说了,妇女洗碗也变成了体力活。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晚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五怪:家家房子半边盖
(图源自网络)
这种现在不常见了。在以前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关中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一般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渗井里,以前路边经常能看见有“打渗井”的小广告。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还有一种说法“这种房屋造型,有利于防盗”很早年有闹土匪的,有了防土匪。
第六怪:有凳不坐蹲起来

(图源自网络)

圪蹴是方言,不立不座。意思就是蹲下。一边吃饭,一边谝闲传,一边欣赏外面的风景。有时也是比比看谁家的饭做得好,关中有一种游戏有点像“五子棋”,两个人玩的,用树棍在地方画一张棋盘,然后瓦片、石子,名叫“丢方”。这两人一般就是圪蹴着。
第七怪:妇女帕帕头上戴

(图源自网络)

现在偶尔在关中一些农村,还能看见一些老婆(就是老太太)顶着帕帕。为啥不帽子呢?这个帕帕的作用可是帽子所不能比的。帕帕是一块方巾手帕,或手绢,蓝色的比较多,早年庙会还有卖这个的。为啥有这个东西,主要还是土大,早年土路多,蹚土大。人车马行走多了,路面上有一层久经踩踏的粉尘状的浮土,极易飞扬。西北风一挂,黄尘漫天。可以防尘。夏天烈日当头,顶个帕帕还能防晒擦汗。甚至还能当包袱用,包一些小东西,比如说钱呀。而且,这玩意薄,脏了洗下,很快就干了。老太太,每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一举多得。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关中的一大特色,现在很少见了。主要是环境好了,生活条件高了,用不上了。

第八怪:秦腔大戏吼起来

(图源自网络)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于秦腔,所以被尊为是“百戏之祖”,也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秦腔不是陕西的独有的,基本西北五省都唱秦腔。秦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强烈急促,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当地称为“破头”。当年周总理来到西安易俗社看完秦腔后,说了一句话:“精神可嘉,但要注意身体”。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身体要好,免累病了;二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下坏了;三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塌了。
 附加一怪:姑娘不对外
姑娘不对外:关中平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早涝保收。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姑娘从不思远嫁,结亲常不出十里八里外。一个县内多,一个镇的非常多,基本上嫁的不是很远。
附加二怪:睡觉枕砖头
睡觉枕砖头:关中人喜睡热炕,枕棉易上火,老年人习惯枕凉的东西比如:砖、石、木、玉石,基本是个上方体的东西,都是可选之物,久而久之,习惯亦成自然。
欢迎交流、评论、点赞、转发、收藏、关注。

(来源:汉歌子)

东方浪漫影像
有品位的公众号,以文化艺术为主:文学、书画摄影、旅游风光、人文民俗等为主要推广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充实你的知识面,让你的生活更加浪漫优雅。欢迎关注和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