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去世,享年100岁:裸捐3568万元,奉献一生!
百科
2024-12-24 22:48
河北
来源:艺非凡
11月24日
,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叶嘉莹
去世,享年100岁!
▲ 叶嘉莹先生
一位诗人单枪匹马过一生,应该是肆意潇洒的吧?
但叶嘉莹说:“
我的忧患总是接连⽽⾄的”。
她的一生,如同一部诗史:历经战乱、婚姻不幸、海外飘零、故⼟难回、亲人离去……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不向“人间怨不平”,甚至捐出自己毕生积蓄3500多万元支持文化研究,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她站在讲台上向年轻人讲述着诗词之美,将其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若不兢兢业业,则下对不起后人,上对不起古人”。
2017年,关于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正式开拍,导演陈传兴每天都要背着一大摞书来到片场。
“叶先生总爱即兴讲到某一首诗词,现场的工作人员只能手忙脚乱地翻资料,担心犯错出丑,尴尬又窘迫。”
对陈传兴而言,每次拍摄都如同‘上战场’。
2020年10月16日,这部非常小众的纪录片在影院上映,片中的叶先生神采奕奕,侃侃而谈,眼里不见风霜,举手投足间,都是当代独立女性的绝佳样板。
然而,
这部影片的排片率仅为0.8%,
这个结果是符合陈传兴的预期的。
叶先生注定是独立于大多数之外的,3年的拍摄经历,陈传兴觉得,自己仿佛阅读了一位女性的《百年孤独》。
01
1924年,国内军阀混战,风雨飘摇。
乱世之中,叶嘉莹出生了,正值荷花满池塘的季节,父母都叫她‘小荷子’。
叶家世代名门,祖父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父亲于北大英文系毕业后在航空署担任翻译,专门介绍西方的航空理论。
早在还没识字时,她就听着母亲诵读诗词,跟着姨母学习《论语》。
从小被关在四合院里,叶嘉莹的性格有些孤僻,她不敢跟陌生人说话,只会对庭院里的花花草草敞开心扉。
16岁那年夏天,荷花如约绽放,没由来的哀愁一下子涌上心头,她当即作了⼀⾸《咏莲》:
“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
大人们有些发笑,怎么你小小年纪就写这么悲观的诗?
叶嘉莹愣住了,这本就不是个让人乐观的世道。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即便是叶家这样的大户,也只能以又酸又臭的混合面果腹,每天上学的路边,躺的全是冻死饿死的百姓。
学校里的老师换了,英文课变成了日文课,历史和地理课本被涂抹撕毁,一张不剩。
父亲被迫跟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一走许多年,音讯全无,什么叫“
国破山河在”,她自小便有了深刻的体悟。
17岁那年,叶嘉莹考上了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但好消息并没有冲淡家人的忧愁,母亲患上了肿瘤,只能去往天津动手术。
叶嘉莹日盼夜盼,没想到母亲在手术过程中感染了,回京的火车上,母亲去世,母女终是没能见上一眼。
富贵之时,家中的几套房子都租给了宪兵,一家人靠此过活,而如今母亲不在了,她只能独自去收租。
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要向宪兵讨银子,无异于羊入虎口,但日子总要艰难地熬下去。
叶嘉莹只能咬咬牙蹬上自行车,穿行于黑暗之间。
02
大学四年,叶嘉莹师从古典⽂学⼤家顾随先生。
顾先生讲课,讲究随心而发,上天入地,什么都能聊。
好在她从小在诗词里浸泡,对顾先生的讲课方式很快便适应了,一来二去,还跟先生和上了诗。
顾先生说,“
诗歌是生命里的感发”,叶嘉莹铭记在心,这也成为了她“终身热爱诗词,虽⾄⽼⽽此⼼不改”的原因。
1945年,叶嘉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之在北平的几所中学任教,三尺讲台,一站就是70多年。
由于她所作的旧诗极好,台静农对她很是赏识,于是便邀请她去台湾大学任教。
当时的叶嘉莹只有中学语⽂的教学经历,初到台大时,总是被质疑‘没资格’。
但几堂课教下来,她便成为了学生们眼中的神仙老师。
据白先勇回忆,当年他们很多同学是宁可逃课,也要去听叶先生讲诗的。
她举手投足间,有种天生的华丽,虽衣着素净,但贵气逼人。
03
‘人生若只如初见’,大概是爱情里最美的样子,但对叶嘉莹来说,这是个劫。
刚毕业那会儿,叶嘉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诗词的教学上,曾经的英文老师见她这样不免操心,于是把自己的弟弟赵钟荪介绍给她。
初次相见,她毫无波澜,他心生情愫,很快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俩人虽在异地,但赵钟荪时常坐火车去北京看她,辗转就是两年,叶嘉莹依旧没动心,家人对他也并无好感,觉得他学无所长。
赵钟荪备受打击,更糟的是还丢了工作,亲戚为他在南京安排妥帖了一切,但赵钟荪不愿前往,他执意要在北京等待叶嘉莹。
这份坚持让她动了心,但无关爱情,多年后她说:“
我是以一种善心来做的这件事。”
1948年,俩人在南京匆匆结婚,但好景不长。
那年冬天,国民政府节节败退,赵钟荪所在的海军撤退到台湾,叶嘉莹也跟着坐上了从上海紧急开到台湾的船,离开时,她只随身携带了两个小皮箱,除了几件常穿的衣服,其余都是大学时期的课堂笔记。
原本以为风波过后就能回到故土,但这一飘零就是几十年。
动荡的政局下,丈夫无心于家庭,叶嘉莹临产时,她被丢在医院无人过问,不久之后,赵钟荪就被抓捕入狱,叶嘉莹和襁褓里的婴儿也被关到了彰化警察局。
警察看她实在没什么朋友,还带着吃奶的孩子整天遭罪,就将她放了。
无家可归的她只好跟孩子寄居在丈夫的姐姐家,晚上在走廊铺张毯子睡觉,勉强生活。
“我是真的把什么都放弃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个⼈千⾟万苦,历经了很多精神上、物质上的苦难。”
盛夏的台湾,高大的凤凰木开了一树艳红的花,叶嘉莹无心欣赏,这是故乡没有的植物,它们的存在时刻都提醒着自己,儿时在故乡的时光,永远回不来了。
三年后,丈夫出狱,久违的一家团圆并没有如叶嘉莹期待的那么温馨。
长期的囚禁,让丈夫的性格更扭曲了,出狱之后,他找不到任何工作,对人生遭遇的怨念,一股脑全撒在了妻子身上。
丈夫无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全凭叶嘉莹一个人扛。
白天她在学校教书,晚上回来伺候丈夫孩子,稍不妥帖便是一顿打骂。
那段时光,叶嘉莹感受到了彻头彻尾的孤独,她常常梦见母亲要接自己回家,但总是在一片芦苇荡里找不到路,更多的时候,她梦到的是自己和女儿被丈夫暴打,陷入遍体鳞伤的弥留境地。
晚年的赵钟荪,有一次无意在电视上看到了妻子在讲诗词,觉得诧异,他问叶嘉莹:“这是你吗?下次我也去听好不好。”
叶嘉莹没有回答,夫妻至此,悲哀至极。
“我这⼀⽣,讲过无数歌颂爱情的诗歌,但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体验”,
叶嘉莹说。
04
1966年,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前往美国,先后在哈佛⼤学、密歇根⼤学做访问学者。
3年后,哥伦⽐亚⼤学聘请她为终身教授,叶嘉莹犹豫了。
丈夫在台湾庸庸碌碌多年,早已想离开这个失意的地方,见到终于有机会出去,他坚持举家定居加拿大,叶嘉莹无奈,只能顺从。
离开了母语的环境,忽然改成用英文讲授诗词,把叶嘉莹难住了,她说
“
上课的过程困难得如同在地上爬行。”
为了把课讲得出色,她一有时间就去听别人的讲座,每天风雨无阻去图书馆看书、查单词,饿了就去休息室吃一点自带的三明治,一直待到图书馆关门。
两年的钻研,让叶嘉莹的外文授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班里的学生也从最初的十几个变成了六七十个。
欣喜之余,叶嘉莹惦念的还是祖国。
“我们在⼤时代的战乱变化之中,真是身不由⼰,把你漂到哪⾥,就落到哪⾥,随命运的拨弄和抛置。”
1974年,中国已与加拿大建交,叶嘉莹申请回国探亲。
在香港中转时,她兴奋地跑去国货公司买了很多礼物,还虎里虎气地拖了个电视机回家。
快到北京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天全黑了,她透过飞机的窗户往下看,一排大街上全是灯火,这或许就是长安街了吧。
当双脚踏上祖国的大地,叶嘉莹泪流满面,老家还在,门巷依稀犹未改,待仔细辨认,一切又都不同了。
离家时还是待嫁的闺女,如今已年过半百,一别26年,物是人非。
⻰应台曾在《⼤江⼤海⼀九四九》中写道:
“
叶嘉莹是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之⼀。”
这样的命运只能承受,无处可逃。
05
人生一晃,大半辈子过去了,两个女儿也相继成家。
回望半生,过的都是艰难困苦的生活,她想着再忙活几年到退休,以后应该可以享受余年了。
于是打趣地跟大女儿说
:
“赶紧生个孩子,我帮你们带!”
女儿答应了,叶嘉莹开心得不行。
1976年3月,她去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一路美滋滋地做着儿孙绕膝的美梦。
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她去看望小女儿,一家人吃完饭后唠唠家常,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叶嘉莹礼貌性地接起,然后,世界落入了无声。
大女儿跟女婿双双车祸身亡,叶嘉莹的天都塌了。
料理完后事,叶嘉莹把自己关在家里,十来天闭门不出,她觉得这一定是老天给自己的惩罚。
本就是颠沛流离之人,何来的贪欲去幻想安稳。
沉默的日子里,她写了十首《哭⼥诗》,“痛哭吾⼉躬⾃悼,⼀⽣⽼瘁竟何为”。
⼥⼉的离世彻底改变了叶嘉莹的后半⽣,家庭不再是她的牵绊了,
“把⼀切建⽴在⼩家、⼩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
她决定将余生,都奉献给古诗词。
再次回国探亲时,文革刚刚结束,年轻⼈们又捧起了《唐诗三百⾸》,
“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个诗歌的⺠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诗歌来表达⾃⼰。”
1978年,叶嘉莹给中国政府写信,申请回国教书,路费自出,教学费分文不取。
这个决定让叶嘉莹欣喜若狂,这是她第一次试图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台湾、去美国、留在加拿大,都不是我的选择,只有回国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
她觉得“平⽣学的这点东⻄”,还可以报效祖国。
06
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放假,叶嘉莹就立马飞回国内讲学,一奔波就是30多年。
回忆起初在南开讲课的盛况,老人至今都非常得意,但凡是她的课,教室里都要加座,台阶上、窗户上都坐满了学生,她得从教室⻔⼝曲曲折折地绕一圈,才能⾛上讲台。
跟她的老师顾随一样,叶先生讲课也是随意跑马,古今中外,随口拈来,给她一个支点,她就能滔滔不绝。
平日里在学校授课,每逢周末,她家的小客厅里就会挤满了人,学者、工人、孩子……一概欢迎。
无论什么场合,叶先生都坚持站着授课,即使腿脚不便,依然一站两三个小时,她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诗词的尊重。
多年来,叶先生累计捐赠了3568万元给国家,⽤于古典⽂学研究。
她说⾃⼰“⽣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的那⼀刻。
2014年,叶嘉莹决定不再越洋奔波,选择定居南开。
为了让叶先生能有更好的讲课场所,一位海外学生提议修建一所学社,随后世界各地的学⽣纷纷响应。
他们很多人都是在⼗⼏年前,甚⾄三四⼗年前听过叶先⽣讲课的学生,但至今感怀,每个人都出资不菲。
2015年,迦陵学舍落成,叶嘉莹将在海外多年来的研究资料装在150多个纸箱⾥运回国内,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宝贵财富。
飘零一生,终于回归故土,叶嘉莹感慨万分
:“我很⾼兴,终于有了⼀个归来的所在。”
0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这似乎是对叶嘉莹的宿命式的注解。
诗词承载了她人生的忧患,而她也用一生为诗词续命,在万千个学生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
叶嘉莹曾提出过一个词:
“
弱德之美”
。
所谓弱者,只会趴着任人鞭打;所谓弱德,即是在苦难之中,依然有所坚守,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地走完自己的路。
她说:“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
一生跌跌撞撞,踽踽独行,叶先生不是大树,而是风中的芦苇。
诗心映世,风范长存。
致敬、缅怀!叶嘉莹先生千古!
联盟起艺
世界顶尖创新设计新力量!打造集设计、品牌、娱乐、文化、传媒于一体化的自媒体平台,汇集国内外顶尖创新力量,推动文化公益创新产业。
最新文章
揭秘《哪吒 2》 美术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海量图片,量大管饱!
探寻敦煌文化里的“蛇”元素
颠覆想象!积木打造的艺术世界,你见过吗?
乾隆年间的爆款年画,藏着多少“脑洞”?
八位画家的蛇之魅力,哪一幅令你心动?
93岁奶奶恶搞孙子,一夜爆红,狂吸1300万人围观:活着,就该尽兴
2025蛇年品牌礼盒设计,创意十足!
Pinterest 2025年度5大色彩趋势!
肝了,春节海报创意参考看这里!
画了20年美女,让男人看了羞愧:他是流氓画家,还是极欲艺术家?
超会整活的2025日历设计:看设计师是怎样理解时间的!
首幅人形机器人创作的艺术品将在拍卖会上拍出 100 多万美元的成绩
不是AI!扭转电话亭、打结电灯杆,建筑师“爆改”公共设计,浪漫好玩,引万人现场打卡!
她剃光头,藏深山,还把敦煌纹在身上,作品惊艳3000W人,网友:中国风,美哭了!
巳巳如意 | 央视蛇年春晚主标识限定壁纸来啦!
明明可以成为一代摄影大师,他却沉迷于女人的体香
宫崎骏手绘2025蛇年贺卡——八头蛇!
外国大叔爱上画国画,一不小心惊艳了世人
8部高质量美学纪录片,每一部都是经典...
颠覆艺术,改变世界的十位天才艺术家和天价画
2025春节档电影的精彩,都在海报里了!
鬼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作品欣赏
寥寥数笔,他勾勒出发光之作,惊艳众人!
刘小东:一幅画6000万,夫妻两都任教于央美,画画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停地画, 一切都会自然出来
苹果2025蛇年Logo正式亮相!
超越AI,画风逐渐离谱!网友: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将飞机窗与灯笼意象结合的 2025 台湾灯会主视觉设计
上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人体大师,镜头里的女人美如雕塑!
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LOGO公布
印尼理发师火出圈,网友笑称:理发副业,艺术才是主业!
建议收藏!2024年最值得回顾的插画作品!《纽约时报》年度73件最佳插画,多件华人作品上榜!
这哥们儿画技 “逆天”?有人说比冷军还牛,却遭国内专家狠批:画照片,没艺术水平!
惊艳!中国设计闪耀国际,这个作品凭啥拿下 东京TDC 奖?
X 光艺术:一眼穿透日常,你准备好 “看见” 了吗?
7-eleven最新包装:好大的“7”!
1949年俄人镜头下充满朝气的北京城
2025春节档电影海报合集!你想去看哪一部?
央美研究女用“内衣”画画,老外疯狂呐喊:天啊!好想穿她设计的衣物
浪美术馆新展《幻境迷踪》开幕,开启数字艺术奇幻之旅
你绝对想不到,瓶盖会变身艺术品,老外用5000个瓶盖画出惊人肖像!
日本奇葩创意:巨型螃蟹被子!!网友惊呼:这睡得着吗?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去世,享年100岁:裸捐3568万元,奉献一生!
麦当劳,一家被做汉堡耽误的设计公司
黄轩书法惊艳入选国家画院展,不输专业水准,明星学书法新风潮来袭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平面设计作品集结号,带你领略设计之美!
超现实主义,绘制人兽杂交场景,背后暗藏的真相!
皮肤护理品牌视觉:Edith M 笔下极简灰与工业风的冷峻交融
韩国美女插画师 673 天环球之旅,就为绘出这冬天里的一抹暖心的绿色
这些冬至借势海报,有点想法!
她笔下的女孩超级恐怖,吸引20万网友围观,看完:我的妈呀,去拍一部咒怨吧!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