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作为我国四大古玉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出土了很多与绿松石相关的文物。大家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绿松石的魅力。绝美。工艺上也十分精湛。不同材质的镶嵌对于温度收缩率的控制有巨大的挑战。更何况还要流畅地构成繁复的纹饰图案!当年制成时完美的金红绿交错,难以名状……应该尝试仿制"复原"一下。说到敦,很多松迷都比较陌生,那轩宝来给大家科普下: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晋侯墓地出土的这组玉饰:华丽无比,由282件各色玉珩、玉璜、玉圭、绿松石管、料珠等组合而成。珍贵的材质,配上精细的雕工,串连成珍贵的艺术品。遥想当年,它佩戴在晋侯夫人的身上,随着主人身体的优雅移动,各饰件在碰撞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该是怎样的华贵至极、仪态万方?台北史语所藏:殷墟西北岗1003和1443大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梳两件。绿松的古文化具备一种神秘和异域色彩,这一点是任何宝玉石都无法相比的,这一点也深深地吸引着宏宏。齐家绿松石镶嵌璜长17厘米,由和田墨玉制成,形成于齐家文化(距今4200~3500年),现收藏于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甘肃省中心。单面琢孔,璜呈弯月形,以减的手法镶嵌绿松石,留底构成兽面之轮廓。上镶两圆绿松石为目,眼眶为璜之留底。四边留底为边框,孔为单面开孔,因长期佩带孔已磨损为斜孔。此玉璜上镶嵌之绿松石彼此间可谓严丝合缝,密不透风。这样的工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2002年春,在清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南院的一座墓葬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绿松石片直径仅0.2厘米,厚度约0.1厘米。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额面中脊鼻梁明显,梭形眼眶对称。龙身略弯曲,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全身布满菱形鳞纹,尾尖内蜷。在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乎垂直。戈是商周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钩兵,是用于钩杀的兵器。其长度根据攻守的需要而不同,所谓“攻国之兵令人欲短,守国之兵欲长”。嵌绿松石兽面纹戈,商代文物,长40厘米,现收藏于南通博物苑。这件戈的援宽大而刃长,锋较尖,末端正背两面皆以绿松石镶嵌兽面纹;胡垂直,且短;内呈弧形,上有一圆穿,末端正背两面皆浅刻兽面纹。足扁平,通体饰云纹,杂嵌绿松石。汲县山彪镇为魏国墓地,西晋时出土大批战国竹简的“汲冢”即在该地一带。嵌绿松石花形金簪产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公园1517年),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金质,簪针呈圆形,簪顶作花形,用近似绕出六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出花蕊,托内嵌一绿松石。嵌绿松石象牙杯由商代后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杯身用中空的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侈口薄唇,中腰微束,切地处略小于口。通体分段雕刻精细的饕餮纹及变形夔纹,并嵌以绿松石,作头上尾下的夔形,加饰兽面和兽头,也嵌以绿松石,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将其与杯身连接。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产自清朝,通高6cm,腹宽4.8cm。烟壶为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欣赏了如此多的绿松石文物,各位有没有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呢?
注:以上图文由第一收藏_任昆整理自网络。
专注 精品收藏
总有一款· 属于你
更多宝物就在,微信 yj1c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