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霸气公交站台,一波又一波人赶来打卡!原来藏着这样的故事…

学术   2024-11-12 07:30   北京  

"

杭州城的“网红”打卡点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公交站台,凭借着很是霸气的名字圈了不少粉,吸引了一拨拨人来打卡!这一公交站,便是位于西湖区梅岭北路上,穿出灵溪隧道便能看到的“立马回头”公交站。不少人到这里下车,乍一看站名都会摸不着头脑:“我在哪?我要不要回头?”


在这一公交站附近,还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南宋传奇……

"


q2324325

北地三月褚衣梦

西湖卌年青山魂


留金岁月,朱弁以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况味和家国之情。


北地饮食多肉少菜,让人无比怀念江南滋味:“三年北馔饱膻荤,佳蔬颇忆南州味”。每到节日,思乡更苦:“每逢寒食节,频梦故乡春。”于是“渡江梦”“还家梦”屡见于诗中。长年羁留异乡,年华悄然已逝,一身只剩下有家难回的悲苦和刻骨铭心的乡愁:“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摄/杜逸


钱锺书选入《宋诗选注》的《送春》描写春天的乍到即归:“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三月天在南方已是姹紫嫣红开遍,但北寒之地的我们却还是褚衣(即棉衣)在身;好不容易盼到春风乍起,但没来得及允许花明柳媚,春又匆匆归去。全诗以塞北春天的短促,衬托自己羁留于此的长久,而感念江南之情不着一字,溢满全诗。


朱弁诗作的成就不仅于此,对金代诗坛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元好问的金诗选本《中州集》,把朱弁等五位拒不仕金的宋臣以“南冠五人”为名,收录诗歌81首,其中朱弁39首。


《中州集》的编纂,标志着南北文化在金代的重新融合,形成了新的区域文化,而“南冠诗人”的忠信节义无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弁在北方写的另一部著作《风月堂诗话》记存“曲洧风月之谈”,以被金兵焚毁的新郑寓所“风月堂”为名,虽然也无一字提及金人诗歌,但首次刊印却在金朝境内,足见他的诗歌魅力和文化影响。


摄/刘鎏


绍兴二年(1132)王伦回朝后,朱弁在异乡守节的故事就得以传开了。来访的金朝使臣说起他也是赞不绝口。但他并不讨某些人的喜欢,譬如秦桧。


在秦桧眼里,朱弁“可恼”处有二:第一,绍兴七年(1137)粘罕因金朝内斗被气死,朱弁将这事以及金朝虚实写成密信,派人潜回临安报告,希望朝廷乘机而动。第二,朱弁后来回到临安见高宗说:“金人以黩武为至德,以苟安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广地而不广德”,提请朝廷恪守和约,但也要提防诡诈之心。


朱弁之言深谋远虑,但秦桧却“恶其言敌情”。当年出使金朝无人应召,朱弁却主动报名,出使时授武臣正八品修武郎。以他羁留时间之久、表现之佳,铁定可升迁数级。终因秦桧作梗,只换得文臣正八品奉议郎,以直秘阁的闲职主管御前宫观。南归第二年,他在临安病逝,享年六十。


朱弁生前在临安住在钱塘门内都作院白龟池近旁(今白傅路一带),去世前遗嘱归葬老家婺源。


他对自己墓地早有安排。金人曾以死逼迫他出仕金朝,他视死如归。与洪皓等人诀别时说,我在城郊某寺院找到一地,我死后可葬我于此,能在墓碑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我庆幸不已。


只是他想好的归宿都未能如愿。他的灵柩停放在葛岭山下智果寺,一放就是40年。直到淳熙十一年(1184),他的侄孙朱熹为他写了《行状》,知临安府张杓(南宋名臣张浚次子)、太学录张体仁将他卜葬于西湖积善峰下,朱熹好友著名诗人尤袤根据《行状》撰写了碑文。在被耽搁了40年后,朱弁总算埋骨青山,魂归西湖。


然而积善峰在何处,史无记载。《咸淳临安志·西湖图》上有“马三宝墓”,南宋钱塘人白珽《西湖赋》说:“朱少章之节旄已落(引用了朱弁上宋高宗书中的话‘节上之旄尽落,口中之舌徒存’),马三宝之壶蜂不飞(传有胡蜂阻挠平墓人)。”可见朱弁葬处与唐人马三宝墓相距不远。


宋版《咸淳临安志·西湖图》局部,朱弁墓当在圈中“马三宝墓”附近。姜青青复原图

进一步辨认朱弁墓位置,还要综合考虑《西湖图》上这一带的自然人文环境。马三宝墓附近有“集庆寺”(理宗阎贵妃的功德寺),与积庆山(今吉庆山)有关。《西湖赋》有云:“前生仙而广利[普福寺],后月桂而洪钟[集庆寺]。


除了集庆寺,普福寺也很有名。明万历《钱塘县志》记载:“仙芝岭有仙芝泉[俗称普福岭,一称胭脂岭,有普福寺,中憇亭],有小溪径茅家埠入于湖。这些地名可与今天地名对应起来,如西湖著名打卡点“立马回头”就在普福岭。


朱弁墓、祠及牌坊位置示意图,楷体地名参照洪尚之标示图。底图:《实测杭州西湖图》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印本


老友洪尚之先生曾任职《西湖志》办公室,熟稔西湖掌故。他据清代朱文懋《直阁朱公祠墓录》(丁丙《武林掌故丛编》收录)等资料研究,认定朱弁墓、祠原址地处黄泥岭和普福岭之间丘陵地带,大致在今龙井路北段以西、茅家埠村以北的黄泥岭茶园。

朱弁墓、祠原址,现为黄泥岭茶园,西北方向为北高峰。洪尚之 摄


又据上世纪20年代一枚“双峰插云”明信片,确认画上青石板路是茅家埠往灵隐天竺的上香古道,是胭脂泉溪涧、黄泥岭和屏风山(或是南宋积善峰,非九溪屏风山)南麓一带风貌。而画上这座雕制华丽的牌坊,或系清光绪十三年(1887)丁丙“同善堂”人士重修“直阁朱行人”墓、祠时所立,远处殿宇则很有可能为那时的普福寺遗构。


民国水彩画明信片“双峰插云”,溪涧和古道与万历《钱塘县志》记载此地“有小溪径茅家埠入于湖”很接近。上海中华书局制版

北枕屏风山,南望吉庆山,朱弁墓的位置已见梗概。只可惜,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有地标物可寻的这处南宋古迹,现已荡然无存。

虽然如此,朱弁的民族气节早已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成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以福建省而言,朱弁事迹是其地方戏的热门题材,如莆仙戏《朱弁回朝》,在上个世纪时就有多个版本。以朱弁为主角的折子戏“公主别”,在福建也是有名的传统剧目。2009年有剧团又重新排练上演了梨园戏《朱弁》。


莆仙戏《朱弁回朝》的两种剧本,右图为莆田县编剧小组整理本,左图为抄本封面


朱弁的爱国精神通过戏剧舞台,传唱至今。


end


来源:杭州发布

点击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同仁都在看

城市公共交通
为新时代全国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