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英策划推动|《只此青绿》首进高校,引发清华师生热议

体娱   2025-01-10 15:15   上海  



“看最喜欢的段落时

觉得呼吸都是在打扰自己

“这一刻,中国美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从第一个群像场景出现就爆哭启动

也是头一次遇到演员谢幕四次的演出”

“视与美的极致享受!”

……


2025年1月4日至6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次走进高校

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连演四场

为7000余名清华师生

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令广大师生在校园中

就能够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让我们一同展卷入画

一览绝美千里江山





央视虎年春晚走来的《只此青绿》

媒体曝光量达百亿级

官方媒体报道超过5000篇

微博演出话题阅读量超29亿

讨论量超90

登上微博热搜16

海内外巡演突破650余场


由故宫博物院、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域上和美集团共同出品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共同策划主办的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绝美出圈

成为现象级IP

被爱之者称为“中式美学天花板”



该剧以舞蹈为媒

将舞蹈和诗剧结合

通过展卷、问篆、唱丝、青绿、入画等段落

借助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诗意表达

让人仿佛置身于

《千里江山图》的诗意山水之间

舞台设计采用“同心圆”的巧妙构思

服装设计还原了

宋代服饰的美学特征

突出淡雅的“宋”的音乐特征

让观众收获沉浸式的“赏画”体验





只此一眼,念念不忘



“这是一抹治愈人心的青绿

亦是一场千年的时空对话”

每场演出结束后

观众都会沉浸在作品氛围之中

分享“青绿”让人“念念不忘”的魅力


滑动浏览观众感想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张伟写道

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被感动到哭的功能

真是久违了……

在清华的演出

让大家看到了‘青山依旧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等

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


“《只此青绿》是一封送给传承者的情书”

来自清华的梁同学表示

自己从开场一直被感动到谢幕

“感谢创作和演出团队的所有人

也感谢那些在传承之路上留下色彩的

有名或无名的人”



观众@yuyannnh 认为

泪点真是太多太多

尤其是最后二人在博物馆千里江山图前

相对而立人群熙攘

希孟和展卷人相顾无言,鞠躬作揖

终于有人得你,多想多想

跨越时间给你一个拥抱



有一位观众说

“这无疑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一场文化的溯源

其影响力必将在我心间长久回荡

激励我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不断探索前行”


还有一位观众感慨道

“匠人的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干一件事

跨越时空的传承,跨越千年…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与清华师生合影留念



青绿不语,丹青不渝

演出虽已于清华园收卷

但其文化和精神所带来的触动与共鸣

将久久留在园子中每一位师生的心底



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解放日报



新民晚报




艺术+科学,会碰撞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本次演出现场

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团队

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的神经美学实验


研究团队通过便携式脑电图(EEG)设备

对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的脑电活动

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实验重点关注观众在欣赏

舞蹈、音乐、舞美等不同艺术元素时的

神经反应模式

以及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

与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被试人员佩戴便携式脑电图设备


演出结束

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

高小榕教授表示

“该剧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为高校艺术教育

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希望通过脑科学的手段

深入探究艺术欣赏过程中的神经活动规律

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科学支撑



本次脑科学实验的被试者之一

来自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郑同学表示

“《只此青绿》将传统国画艺术

搬上舞台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舞者们将水墨晕染的

动态美感完美展现

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一场青绿一场梦

咱们剧场再见


来源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神经工程实验室等

晶英文化
晶英文化传媒集团秉承着“打造精致文化,传承经典文化”的原则,从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引进及全国运营管理、舞台艺术制作、版权IP及文创设计开发、新媒体电商运营、艺术教育培训、剧场院线运营管理、文旅地产园林工程项目拓展、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策划执行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