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歼-35首次亮相是时候我曾经说过,从歼-35隐身战斗机的宽大厚实肚皮看,装6枚弹翼折叠的霹雳-15导弹应该问题不大。再使点劲,装8枚新式的光杆弹也不是不行。话音未落,弹翼折叠的霹雳-15导弹就公开亮相了。
现场照片显示,一款改进型的霹雳-15E空空导弹抵达珠海航展室内展馆,由于采用了折叠尾翼设计,所以引发了广泛关注。从中可以看到,除折叠尾翼设计外,霹雳-15E空空导弹的主翼面积已被大幅压缩,导弹外形尺寸被大幅度压缩。对此外界认为,上述空空导弹的出现,将会显著提升歼-20、歼-35A、舰载型歼-35等国产五代机的载弹量。
空空导弹作为现代军机上的典型外挂物,一旦挂上飞机后,将会成为载机上的强雷达散射源。这是因为此时导弹除了自身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外,还会与机体之间形成很强的角反射效应,从而导致全机的RCS剧增,有时甚至是数量级的增加,由此会极大增加被敌方雷达探测发现的概率。所以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携载至五代机的内置弹舱中。
例如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我国的歼-20、歼-35A等,都采用这一措施,然而内置弹舱同样也有缺陷。一是运用内置弹舱后,将会显著增大载机的外形尺寸和结构重量。二是内置弹舱通常容积有限,导致弹药外形尺寸和携带数量严重受限。
以美空军F-22为例,该机在遂行空战任务时,通常会携带4枚AIM-120A/B或是6枚AIM-120C/D中距空空导弹,以及2枚AIM-9M/X近距格斗导弹。
其中,AIM-120A的翼展在630毫米以上,于是导致F-22仅能携带4枚,反观AIM-120C翼展,则被限制在454毫米,所以使得F-22能够多带2枚。同样,问世较早的AIM-9M翼展为635毫米,尽管F-22仍能携带,但设计人员出于安全性、弹药性能等因素考虑,因而也将AIM-9X的翼展压缩到了454毫米。
最糟糕的则是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使得美国会在成本角度出发,提议F-22也得从空优向多用途转变,为此,在遂行空地任务时,F-22的内置弹舱,可携带2枚1000磅(约454千克)的GBU-32 JDAM炸弹,或是8枚250磅(约110千克)的GBU-39小直径炸弹,以此稍微对冲F-22高达6万美元/小时的飞行成本。
三是携载进内置弹舱后,会影响部分机载武器的使用灵活性,尤其在使用近距格斗导弹时,很可能会因为舱门开启/关闭面,影响到导弹的反应速度和飞机机动性,或者因导弹导引头被遮挡,从而难以在发射前锁定目标。诸如美军的F-35系列,就饱受这一问题困扰,转而只能通过外挂来解决。
与F-22一样,歼-20在执行制空任务时,也只能携带4枚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外加2枚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公开资料显示,霹雳-15(E)弹长3.996米、弹径0.203米、至于翼展则是众说纷纭,一般普遍认为在400~403毫米之间,相较AIM-120C小了整整50毫米左右。因此若想要提高载弹量,就需要对霹雳-15的尺寸进行优化。
霹雳-15E通过对主翼及尾翼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使得歼-20也能够挂载6枚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在载弹量上与F-22持平。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外界认为这枚霹雳-15E的真实名称,应当是缩小尺寸后的“霹雳-16”,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目前还有待商榷。
考虑到空军战略与现实威胁,所以使得歼-20当下的核心任务,仍以夺取并保持制空权为主,因此暂时也就不需要像F-22那样,去拓展多功能挂载。进一步讲,F-22通过内置弹舱携带空面弹药的做法,看似是在为提高效费比着想,但实际上毫无作用。况且其内置弹舱本就存在着长度较短、容积较小的硬伤,因此只会反受其弊。
与歼-20不一样,由于歼-35A的定位是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因此在确定能够携带6枚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地攻击弹药的挂载能力,否则将会面临与F-22相同的尴尬局面。当然也会有人说,通过优化外形,减少尺寸,使得歼-35A同样也能挂载若干空地弹药。
不过问题在于这样做,歼-35A的效费比依旧得不到提高,加之已有前车之鉴,索性还不如在拓展内置弹舱上来得彻底。同理可推,舰载型歼-35在对空挂载上,依托新一代信息化指挥系统,也能够搭载4~6枚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使其在面对来袭强敌时,能够有较为充裕的“撒手锏”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当看到这枚主翼面积经过缩小,尾翼采用折叠设计的霹雳-15E亮相后,坊间竟将主意打到了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上,尽管这种初衷虽好,但在实践层面来讲就有些不切实际。所以与其关心霹雳-10,倒不如静待霹雳-15的好消息。
一款优秀的空空导弹,对整个战术机队的作战能力提升都是肉眼可见的,霹雳-15E正是这样一种武器,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歼-20和歼-35的咋的了,还提供了超强的空中远程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