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专场。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信访局和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和成效,并就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基层“一表通”数据赋能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要求,构建“‘两新’工委+行业党委+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有诉求、党组织有响应、行业党委有措施”的诉求收集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以“问出心里所想、问明生活所需、问清发展所盼,建好管理体系、建强组织体系、建实保障体系,强化方向引领、发展引领和价值引领”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建三引领”行动,全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该部持续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系统建设,推动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大力开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一体推进村(社区)组织“三项规范”;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对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制度设计,提出了六个方面40条具体办法和多项创新性工作举措。目前,全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18人以上的标准。
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把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贯穿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各项举措中。夯实法治基础,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适时启动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修订工作,持续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完成对63件自治区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核。健全制度机制,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制度保障,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工程,自治区研究(培育)基地由8家增至19家。加强基层治理,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工作模式,指导基层建立“红石榴+”议事平台,涌现出红石榴驿站等阵地23类1000余个。下一步,该委员会将创新推进宣传教育全覆盖、民族团结交融、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自治区信访局结合全区实际,把信访代办制作为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要载体,健全五级贯通信访代办体系。一是打通群众诉求“自下而上”、重点事项“自上而下”的代办路径,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信访代办工作已全部推开,40个厅局、单位分别从条线上逐级贯通了信访代办路径。二是优化五级双向贯通代办流程,对诉求简单的代办事项,简化代办流程,由乡村两级代办员通过调解等方式协调办理、即时答复;对情况复杂的代办事项,依托自治区网上信访智能辅助系统 “信访代办”模块,全流程网上流转、规范办理,实现实时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三是努力实现真代办、真解决问题,各地 “主动排查未诉先办,绿色通道接诉即办,上下贯通分类代办”,信访代办员随着工作推进随时转换角色,既是信息员、联络员,又是调解员、监督员,还是信访法治宣传员,切实推动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及时就地解决,今年以来,全区已代办各类事项2.5万余件。 优化12345热线诉求工单处办工作。
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一方面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和基层减负实际,印发了《关于优化12345热线诉求工单处办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健全知识库动态更新机制、完善对群诉类工单处办流程等8条具体措施,有效解决派单不精准及层层转派至基层的问题,同时还设立了诉求工单处办监督电话、畅通“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履职通道,有效解决了一批涵盖社会管理、基层治理、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领域久拖未决的“疑难杂症”。另一方面,该局针对基层填表报数多、多头录入、重复填报的问题,统一建设了基层“一表通”系统。该系统于今年9月底在全区范围全面推广应用,是全国已建成的首个覆盖全域所有旗县市区的统一报表平台,累计为3700余个旗县部门及乡街工作人员开通了2.2万余个系统账号,通过梳理形成共享数据台账,报表精减率近80%。该局将按照系统之外无报表和“一场景一张表”原则,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和14个自治区级数据共享资源库,建设基层“根数据库”,精准回流数据,实现还“数”于基层,赋能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