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携程发布《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纵观整个春节假期的各项数据,无论是8天“基本款”的春节假期,还是11天“升级款”的调休假期,这个春节都为2025年的文旅市场迎来了“开门红”。
根据携程发布的数据来看,北上冰雪游、南下避寒游、非遗年味游成为今年春节的三大热门之选。而具体到内蒙古,无论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的冰雪热;还是呼和浩特、赤峰等地的年俗游,都给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呼和浩特为例,春节假期前三天,呼和浩特市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90.37万人,同比增长16.93%,旅游总花费13.15亿元,同比增长15.66%。
而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 ,春节假期前2天,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746.62万人次,接待一日游游客541.27万人次,1 月 28 日至 30 日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 824.39 万人次。
而得益于24年签证便利化、免签朋友圈扩容、240小时过境免签等跨境游政策利好影响,跨境游成为蛇年春节旅游市场增长引擎。报告显示,这个春节期间,国内跨境游订单同比增长30%,而在内蒙古,入境游订单量更是同比增长138%,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等第的游客实打实的感受到了内蒙古的热情与魅力。
在锡林郭勒盟,草原火锅涮肉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共同感受草原上过年的独特氛围。他们身穿蒙古袍,融入当地习俗,用筷子大快朵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尝锡林郭勒羊肉美味,既是大饱眼福,也是大饱口福。
内蒙古文旅市场的火爆,也反应了如今春节出游的新风尚——“文化+体验”成为当下旅游出行的重要体验内容。如何将地方资源变为旅游产品的优质内容,内蒙古各地各有新意。
在包头,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在大年初二上演了一场大型民俗巡演“回娘家” ,真实还原了记忆中的年味,一场热闹的庙会,伴随着舞龙舞狮、社火表演,把年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在鄂尔多斯,“2025金蛇狂舞迎新春非遗过大年”活动,集非遗、年俗、美食、乐活于一身,从剪纸、糖画到皮影戏,从舞龙火壶到戏曲表演,这些“老手艺”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在乌兰察布,白海子镇的大河湾滑雪场迎来了不少准备滑雪过大年的游客,夜幕降临时,站在雪场制高点俯瞰,华灯映射下的雪道宛如一条银龙,这些逐风踏雪的滑雪爱好者在呼啸的寒风中一冲而下,感受着速度与激情。
在兴安盟,这个春节的阿尔山通过策划“天天那达慕”“天天乌兰牧骑”“天天戏冰雪”“天天泡温泉”“天天过大年”五个“天天”系列主题旅游产品,以及围绕“冰雪+”推出的150余项配套文旅体活动,成功实现了春节假期当中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增长突破20%的佳绩。
如果说“好产品”呈现出了内蒙古的“好资源”,那在亲子游、家庭游当中,内蒙古就展现出了“好服务”的内功。
在携程、途牛等APP发布的数据中,80后依然是春节旅游消费的“主心骨”,出游人次占比达48%,而以80后为主的家庭出游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超八成。其中,老中幼三代同游、亲子游的现象尤为突出,出游人次占比分别达到了36%和27%。
这个春节期间,伊金霍洛旗举行了热闹非凡的“非遗新春喜乐汇”活动。新春的欢乐氛围背后,是当地相关部门的全力以赴——活动期间,公安民警全员出动,在人群中不间断巡逻,密切关注现场动态,为活动筑牢安全防线;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始终扎根于活动现场,协调各方、保障演出顺利,同时还特别设置免费拍摄全家福活动,为游客定格新春美好瞬间,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温情。
如何将自身资源最大限度展现给游客,通辽市推陈出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西辽河畔·文明曙光”非遗体验之旅的线路。这些线路将阿古拉草原旅游区、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库伦三大寺、奈曼王府、中华牛街非遗特色街区、哈民遗址公园等核心景区串联一起,为家庭式游客的出行游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为了迎接返乡过年的家人们,同时也让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呼和浩特以“回家真好”为主题推出了一场春节特色文化旅游活动。活动将通过线下互动形式,发放文旅惠游“青城福袋”,包括百万文旅消费券、折扣减免等惠民项目,以此来欢迎每一位归乡的家人,也用“家”的热络感温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声明/转载注明来源于奔腾融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