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理疗、肌贴和训练在膝关节疼痛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治疗和预防 有三个短篇喔!
1.理疗篇:
1.1 超声波&短波光照应用理论简介
1.1.1超声波治疗:
超声波治疗利用高频声波能量穿透身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其原理包括:
热效应:超声波能够提高组织温度,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疼痛缓解。
机械效应:超声波的振动可以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混合,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代谢废物的排除和营 养物质的交换。
空化效应:在液体中,超声波可以产生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的振动和崩溃可以刺激细胞活动,促进 组织修复。
1.2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是一种电疗方法,使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电磁场来治疗身体组织。
其原理包括:
热效应:超短波能够穿透深层组织并产生热能,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和肿胀的消退。
非热效应:除了热效应外,超短波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电位和细胞内的生物电活动,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和组织的修复。
参考文献:
[1] Speed, C. A. (2001). The role of ultrasound in soft tissue lesions. The Bone & Joint Journal, 83(4), 349-354.
[2] Rompe, J. D., Nafe, B., Furrer, M., & Zell, T. (2003). Eccentric loading, shock waves, and ultrasoun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1(1), 43-51.
[3] Chen, S. S., Chen, W. S., & Hou, C. M. (2004).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hortwave diathermy o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6), 269-277.
[4] van Raalte, H. M., Bakker, A. C., Reijman, M., Koeter, S., Thomas, T. M., & Saris, D. B. (2009).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enhances expression of catabolic gen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7(3), 557-565.
2.防护篇
2.1 肌贴应用理论
正如Sato, K.在2012年的《The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activity during exercise》中该研究发现肌贴可以影响运动期间的肌肉活动,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肌肉疲劳和提高运动效率。【1】肌内效贴技术虽然应用已有很多年,且有广泛的适应症,但有关治疗的原理研究不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原理的解释包括:
淋巴贴扎:可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少引致疼痛的刺激物质。
肌肉贴扎:可依贴布回缩方向的不同,或放松软组织以减轻肌肉的张力或缓解疲劳或支持软组织,增加肌力,稳定关节功能等。
因此正确的软组织贴扎技术,可达到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及增进运动表现等效果。
2.2 不同形状肌贴功能
I形(不进行任何剪修,但应注意四周剪圆角)
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作指令,促进肌肉运动及支持软组织。
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定。
Y形(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
可针对特殊形状的肌肉(如放松腓肠肌时)或包绕特殊解剖结构时使用
X形(提高痛点贴)
可促进锚定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达到止痛的效果
某些特殊部位如胸部的丰胸贴扎也可采用“X”形
爪形(即散形、扇形)
消除肿胀,促进淋巴液、血液循环
爪形贴布需尽量包覆组织液滞留的肢体或血液淤积的区域
增加感知觉的输入
2.3 膝关节肌贴操作方法
2.3.1针对膝盖软组织损伤:
目的:稳定膝关节及支持韧带功能“Y"形或“I”形贴布(中度拉力)。
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
类型:“Y”形贴布:【锚】在胫骨粗隆上方,两侧向上延展包绕膝关节内外侧。
“I”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胫骨粗隆上方,两侧斜向上延展
贴法及最终效果图
2.3.2针对膝盖关节炎:
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
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于膝部痛点,尾向各端延展
消除肿胀: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
爪形贴布:共两条,分别从股骨内外上髁上方出发,多尾如双手交叉状,延展包覆于局部肿胀处
促进肌肉平衡:慢性患者,可采用“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
锚固定于股骨干中上段,于髌骨上缘分出两尾,包绕髌骨两侧汇合于胫骨粗隆上
参考文献:
【1】Sato, K. (2012). The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activity during exercise.
【2】陈文华,& 余波. (2012)。《软组织贴扎技术临床应用精要:肌内效贴即学即用图谱》
3.训练篇:
3.1 足弓力量训练——刨根关节疼痛之源
足底作为多条筋膜线交汇的“车站”,甚至是‘始发站’不管对于体态纠正还是运动康复乃至运动表现都有重要影响。下列是足底穿过的筋膜线及其功能【1】:
后表线:这条线路从足底延伸至头顶,其功能是支撑身体,防止身体过度前屈,限制前屈动作,并在功能障碍时,强化和维持过度后伸的动作。
螺旋线:螺旋线以螺旋方式环绕身体,连接足底至颅骨。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在各种平面上的平衡,参与引发和调节身体的旋转和扭转,并且在离心和等长收缩中稳定躯干和下肢,防止旋转失控。
前表线:连接足背至头颅侧面,这条线路参与身体的前屈和伸展动作,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侧面。
体侧线:位于身体两侧,从足部中点向上至头颅,参与身体侧弯,包括躯干侧弯、髋部外展及足外翻。它还对躯干侧向和旋转运动有调节作用,起到“刹车”的效果,保护身体在活动时不致过度旋转或扭曲。
因此,应加强足底功能训练!!
首先,大多数人足底由于久坐久站,足底筋膜篇紧张,应及时进行小腿以及足底肌群拉伸以及手法松解,尤其针对小腿三头肌进行拉伸。
如图:用瑜伽球或者网球进行足底筋膜滚动可以达到很好的松解效果
其次,边可以进行足弓功能的重塑以及其稳定性的加强:
如进行脚趾抓毛巾、单腿跖屈提踵平衡训练、单腿硬拉动作模式
注:同时这些训练尽可能赤足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在瑜伽砖垫上进行,愈加提升本体感觉)
3.2 髋-臀肌群训练——唤醒遗忘肌群之举
根据关节相邻学说,膝关节的疼痛不仅来自于足底,更可能受其上方的髋关节问题而深受影响,因此需要针对髋关节进行相关筛查,在这便不做详细阐述。【2】
对于髋关节而言,臀肌往往是被现代人“遗忘”的一块肌肉。臀肌(这里泛指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一大块附着于髋关节的肌肉,负责人体核心驱动的关节---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受,以及股骨内外旋的强大功能。
因此,想要唤醒并且激活臀部也应从多个纬度、多个面去进行训练
额状面:我们可以采取弹力带横向行走、弹力带单腿支撑髋外展
矢状面:我们可以采取单腿蹲。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运动中单腿模式更为常见,因此训练单腿模式深蹲更利于运动表现的迁移性。另一方,单腿深蹲不仅可以作为一项下肢关节不平衡性测试,更可以训练下肢稳定协调性。同时,垫上杠铃片只做半程单腿蹲(脚尖轻轻触底即可)
有研究认为股内侧肌负责伸膝末端发力,而股内侧肌对于髌骨轨迹纠正至关重要,因此正确的半程单腿蹲可能利于膝关节力线的纠正。【4】
3.3 等长肌力训练——康复之初保守之选
一项关于等长收缩的单次抗阻训练可以立即减轻至少45分钟的肌腱疼痛,并增加最大随意肌力(MVIC)。疼痛的减轻伴随着皮层抑制的减少,对于患有肌腱病(PT)的人来说,等长收缩可以无痛完成。因此,等长训练是康复初期安全且有效之选。【3】
对于膝关节来说,我们可以使用靠墙静蹲的动作;
3.4 等张肌力训练——维持肌力必经之路
对于等长训练后,我们采用HSR(Heavy Slow Resistance),即重慢阻力训练。这是一种在肌腱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早中康复阶段,因为它能够在控制负荷速率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负荷。HSR训练通常涉及使用较慢的速度进行向心和离心阶段的练习,以最大承受重量进行,以促进肌腱和肌肉的适应。同时应注意康复期使用HSR方法节奏应该较慢。
我们可以采用箱式深蹲进行HSR的训练。箱式深蹲可以让深蹲下蹲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动作幅度,利用箱子高度预设蹲点的高低,避免疼痛角度。
同时,也可以采用前后保加利亚分腿蹲且应身体竖直向上训练,限制膝关节过度向前移动。整体重心应放置在前腿
3.5 增强式训练———重返赛场最后一关
重返赛场的最后一步莫过于模拟赛场的高速高力的外部环境。我们通过增强式训练,训练肌肉吸收外部负荷并且通过SSC拉伸缩短循环进行能量的释放。高速爆发力训练过程中,髌腱髌韧带的吸收冲击力巨大,因此需要足够强大的肌力缓冲吸收地面反作用力。
首当其冲的是训练落地姿势和落地能力,通过跳箱高处落下,进行软着陆。尤其应该注意下肢髋膝踝的屈曲状态。
其次,可以进行跳深以及更多的增强式衍生动作。
参考文献:
【1】Myers, T. W. (2009). Anatomy Trains: 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 (2nd ed.). Churchill Livingstone.
【2】Sahrmann, S. A. (200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vement Impairments Syndromes. Mosby
【3】Rio, E., Kidgell, D., Purdam, C., Gaida, J., Moseley, G. L., Pearce, A. J., & Cook, J. (2015). Isometric exercise induces analgesia and reduces inhibition in patellar tendinopathy.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Powers, C. M. (1998). Rehabilitation of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focused on vastus medialis obliquus training. Journal of Athletic Enhancement & Prevention
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支持!!
也欢迎各位加小编微信,一同交流运动科学/体能训练/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