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 诸 见 闻 者 • 速 疾 成 佛 道 ===
【 财 续 母 修 持 仪 轨 】
--- 祈 竹 仁 波 切 传 ---
【 归 依 发 心 偈 】
行 者 皈 依 直 至 成 正 觉
佛 陀 正 法 以 及 圣 僧 众
因 作 布 施 等 诸 修 持 故
愿 证 佛 境 利 普 有 情 生
【 财 续 母 礼 赞 文 】
过 去 累 积 海 般 布 施 善
证 得 寿 命 财 富 及 威 德
于 行 持 者 降 下 珍 宝 雨
增 禄 德 母 予 汝 我 礼 敬
【 财 续 佛 母 心 咒 】
ॐ वसुधारिणी स्वाहा॥
om basu dharini soha
ཨོཾ་བ་སུ་དྷཱ་རི་ཎི་སྭཱ་ཧཱ།
嗡 跋苏 塔里尼 梭哈
【 回 向 文 】
以 此 功 德 愿 速 能
成 就 增 禄 天 母 境
并 将 一 切 诸 众 生
安 立 于 同 等 果 境
【财续母仪轨导修开示】
--- 祈竹仁波切 讲解 ---
财续母的藏名为nor rgyun ma(注:汉译亦作“增禄天母”、“财续佛母”及“财续天母”等),他是一位赐予财富的本尊,亦可说是珍巴拉财尊的女性版本(注:有关珍巴拉财尊法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Ⅰ》)。
现今的人,都以财富为首要,宁可要钱财而不要命。在古印度的佛教传统中,可不是这样的。在古印度,认真的修行人都先修长寿本尊法,如白度母或无量寿佛等(注:有关无量寿佛延寿法门,见法师著作《寿份无量》);次修增智慧法,例如妙音母或文殊法门等(注:有关文殊法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Ⅴ》);在也成功地增长了智慧后,他们便修财尊法门,例如财续母或珍巴拉法门等。古印度行者修延寿法并非因为世俗的怕死之心,而是为了确保自己有足够长的寿命以学法及修持。他们修财尊法,并非为了想发财而享乐,而是为了要有足够资财以作供养、布施予苦难众生及作为修持之顺缘。在印度中部佛陀或道圣地附近之古印度石雕上,可见到许多财尊形相,足可见证古代行者对财尊法门之重视。
前 行 开 示
然后,我们诵仪轨中的皈依发心偈。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我们应诵这个偈文三次或更多次。
正 行 开 示
过去累积海般布施善
证得寿命财富及威德
于行持者降下珍宝雨
增禄德母予汝我礼敬
在观好本尊及诵礼赞后,我们便持咒。
嗡 巴素 打尼 疏哈
om basu dhari soha
结 行 开 示
在持咒后,我们诵仪轨中的四句回向文。
以此功德愿速能 成就增禄天母境
并将一切诸众生 安立于同等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