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祝祖国好 人民更幸福|党建引领幸福路——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回眸

民生   2024-10-09 10:12   吉林  


基层治理井然有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些背后跃动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脉搏,凝聚着全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我市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个重要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我市迈向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

   城市篇   

2024年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培训班。

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整合资源力量

坚持区域党建共同体理念,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把阵地、服务、经费、活动等统筹起来,构建起科学高效、多元参与、高效协同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纵向全贯通。聚焦健全和落实领导有力、平急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由社区指挥中心、小区服务(作战)单元、楼栋包保工作小组构成的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指挥体系,推动整合各类资源,在应急处突、日常治理和推动全市中心工作落实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在指挥体系运行过程中,以“三书记三长”指挥平台为枢纽,建立部门(单位)与社区包保关系,明确包保任务,重点结合“进社区、亮身份、办实事、作奉献”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动“双报到”“双三长”工作。全市50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1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建立“双三长”队伍4.1万人,引领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铁西区北沟街道北郊社区有一条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断,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车不能行、人不能走,安全出行成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事。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指挥体系,对北郊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研究谋划解决办法,最终帮助解决7车碎石和2车铣刨料,并协调出动铲车、钩机等设备对路面进行铺设作业,近2000平方米的道路实现了硬化,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横向全链接。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组建城市基层工作联盟,有机联结驻地机关单位党组织、行业党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开展共驻共建,横向建立健全党在城市的“同心圆”式组织网络。目前全市街道社区全部建立,共有盟员单位917个,党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4万余人次,共解难题办实事3700件。伊通满族自治县永宁街道永青社区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力,定期召集13家党建联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筹集资金1万余元,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升级、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有力支持了社区服务与发展,有效激活城市基层工作联盟潜力。

注重教育培养 建强基层工作队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聚焦能力提升,采取分级分批举办的方式,积极组织学员参加省级“万人大培训”,市级举办社区书记培训班,县级以下举办社区“两委”成员及其他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常态开展培训,实现社区工作者每年轮训一遍;加强社区治理专干管理使用,认真贯彻落实省级相关文件要求,将全部社区治理专干分配到社区一线,并同步建立全市社区治理专干优秀苗子台账,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苗子予以重点关注、跟踪培养,确保为基层注入活水;开展社区好书记培育工作,通过采取小班额、高频次、长周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社区书记水平,丰富治理经验,增强工作能力,打造社区书记培育品牌,已累计培育27名。在“社工岗”中开展“五星”社区工作者评定工作,明确政治素质、履职尽责、工作能力、纪律作风、群众满意“五星”,推动社区工作者干有方向、比有标准、争有动力、追有目标,不断扩充“金字塔头部”,以典型引路推动整体提升,目前共评定“五星社工”162人。

倾力纾忧解困 提升服务民生效能

铁东区烟火市集盛况。

以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凝聚多方力量,着力破解事关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度推进“书记一号工程”,推动各地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或机关党组织书记,主动与包保或驻地社区党组织对接,聚焦解决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和社区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谋划认领工作项目,开展治理与服务。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认领“书记一号工程”项目3801个,投入资金上亿元,一批党建民生项目落地见效。铁东区三马路商业街运营多年,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环境杂乱、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激活经济活力,助力经济发展,铁东区将三马路街改造工程作为“书记一号工程”项目重点推进,耗时4个月,投资5000万元,将老街区打造成集购物、餐饮、娱乐设施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市。烟火集市自开街以来,入住商铺42家,入住率达83%,服务群众10万人次,带动消费210万元,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美丽四平的新地标。鼓励社区吸纳服务力量,协调各类资源,有效服务群众,着力破解社区资源不足、服务能力有限、治理水平还不够高等问题。双辽市辽西街道西环社区积极探索嵌入式社区服务新模式,吸纳家政服务公司入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供养老、月嫂、手工编织等多科免费培训,全年解决就业200余人,其中23人取得“金牌月嫂”资格证,就业后平均月薪6500元;30余名手工编织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非公篇   

把握群体特点 探索共建共享模式

梨树县公安局召开“梨城义警”成立大会。

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就业方式灵活、归属感不强、社会认同感低等特点,通过创新参与方式、加强社区共建、提升参与能力等方法,找准三新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梨树县探索打造“梨城义警”新就业群体参与平安建设特色做法,义警人员来自外卖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不同职业,充分发挥其社会接触面广、工作机动性强等优势,义务承担起法治宣传、应急响应、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违法犯罪线索举报、老年群体救助等方面的责任,成为群防群治的“千里眼”、筑牢平安的“守护墙”、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活动开展以来,15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到社区加入“梨城义警”,协助解决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问题21件。

聚焦融入融合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四平市烧伤整形医院党支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三新党建与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努力探索有特色、有温度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依靠非公企业资源优势,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四平市烧伤整形医院党支部组织党员职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各科室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利用工作间隙积极参与献血,部分休假人员特意从家里赶到现场奉献爱心,活动累计献血3800毫升,为需要血液的患者雪中送炭。

   农村篇   

深度统筹推进 夯实农村基层堡垒

梨树县霍家店街道岫岩村“老少敲响一面鼓”。

我市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上全面发力。建设组织阵地,新建改建村部328个、文化广场516个,全市村部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并统一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标准化卫生计生室、文体活动室。梨树县扎实开展村部标准化建设,坚持树立标杆,加快改造升级,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千村示范村”示范点54个、农村文化大院31个。创新组织设置,着眼应对农村“空心化”趋势,探索实施党组织跨村联建共建,目前已成立25个跨村联建党委(党总支),推动117个村抱团发展,实现帮规划带思路、帮党建带队伍、帮项目带产业、帮增收带民富的“四帮四带”目标。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依托林果产业基础,以永合村为中心村,联合地缘相近、资源类似的5个村成立“果”富民强融合发展片区党委,采取组织生活联过、产业发展联营、科技资源联享、乡村治理联抓等模式,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回引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发挥联建共建合力。强化乡村治理,完善网格治理和“十户联防”体系,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党的组织建设直达屯组;推荐双辽市成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打造金秀田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荐铁东区石岭镇塔子沟村成为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一核三区四地”项目,以塔子山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打造红色宣教区、绿色产业园区、宜居生活区,将塔子沟村建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基层党建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基地、乡村旅游休闲基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用,创新开展“一走三访十解决”“五比五看双满意”等载体活动,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帮扶解困。推动基层减负,围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两减一控”(减督考、减标牌、控借调)工作,全面进行排查摸底,保证被借调人员全部归岗、村级标识标牌悬挂规范,村数据填报整体削减达87.6%,真正让基层干部腾出手脚、拿出精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科学选配管理 建强乡村干部队伍

铁东区城东乡下三台村党总支换届选举。

我市坚持把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领域强基固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2021年圆满完成乡村两级换届。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1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1.3%,实现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一优”;村“两委”平均年龄4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2%,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达100%,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梨树县孟家岭镇孟家岭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先后成立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草药育苗和种植基地,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持续带动村民致富、集体增收。2023年开展乡镇、村班子届中分析,102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乡村一线,全面了解掌握换届以来乡村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近200个,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基层运转情况和干部配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注重教育培训,举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组织乡镇和村干部赴山东、江苏考察学习。今年以来,着眼下次换届,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做好“选”的筹备,加大“育”的力度,完善“管”的机制,深化“用”的举措。组织部门与四平职业大学、四平开放大学、四平农村成人高等专科学校等合作,采取党费补贴和学费减免等形式,将学费书费减半,修读大专费用降至500元、本科费用降至1900元,今年已组织村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农村党员等550人进行了学历提升。持续派强用好驻村干部队伍,脱贫攻坚期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精准选派驻村干部385名,2023年完成集中轮换,推动驻村干部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积极开展第一书记代言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平均每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展现驻村工作队的良好风貌,认真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和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精心组织谋划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铁西区平西乡九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玉米喜获丰收。

我市致力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提升”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申报中央和省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村141个,投入帮扶资金8760万元,带动发展了一批强村富民产业。引入“赛马”机制,动态展现各县(市)区抓村级集体经济进展和提升情况,2020年在全省率先消灭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2022年率先消灭10万元以下村,村均收入较五年前翻两番。2023年以来,设计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按照打破区域界限、盘活集体资源、适度规模经营思路,规划农村特色产业布局9个、跨乡镇产业片区25个、产业示范村279个。从布局统筹、市场统筹、机制统筹三个维度,挖掘培育集体经济在组织动员、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上的优势,当年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60万元,通过开展基层党建拉练周、“乡村振兴·书记争先”擂台赛等活动,展现乡村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成果,鼓励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增加收入,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伊通满族自治县创新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DNT”体系,成立产业推进“帮帮团”,形成了马鞍山镇北岗子村“帮扶助力型”、景台镇赵家村“土特产带动型”、莫里青乡兴宏村“联建共建型”等乡村产业典型发展模式。铁西区平西乡东八大村、獾子洞村、西八大村以丛泉湖为中心,形成“一心三点”联合发展模式,共同打造丛泉新区乡村旅游样板;九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倡导村民“带地入股”,2023年流转土地400公顷,带动村民620户,仅土地收入一项每年为村民增收1.4万至2万元/公顷,为村集体保底增收15万元。今年以来,面临土地资源要素整合释放不够的问题,结合农村“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农村机动地流转交易进平台,全市平台成交7469宗,同比增长121.43%,农村集体土地16.61万亩入市挂牌,交易金额达1.28亿元,村集体增收4000余万元,其中梨树县实现应挂尽挂,由全省排名末位上升至第6位。

双辽市双山镇百禄村乐活小镇。

党建引领聚合力,砥砺奋进新征程。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导向、强化担当,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人民群众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力量,以党建工作新成效引领推动四平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 邵杰)

编辑 | 许  新  关婧格   校对 | 傅  光

主编 | 冯  吉  值班编委 | 郭洪涛  执行总编 | 唐亚江



四平日报新媒体中心



四平微报
新闻资讯,民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