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悦 读 第518期
一起享受阅读生活
输入
一位享誉国际的作曲家
在特殊年代的成长之路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首部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
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音乐”与“人生”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
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他的挫折、梦想、坚韧与真实。音乐家不仅是音符的创造者,更是生活的指挥家与演奏者。陈其钢以坚毅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悲喜,他的故事将触动每位读者的心。
图源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陈其钢,享誉国际的作曲家。青年时期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罗忠镕。1984年赴法国深造,被音乐大师梅西安纳为关门弟子。
陈其钢近三十年间获奖无数,作品被世界各地广泛传播。1998年曾出任贝桑松国际作曲大赛的评委会主席。2005年获得法国音乐版权组织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交响乐大奖》。2007—2008年,出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并创作了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2013年法国政府向陈其钢颁发“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14年为影片《归来》创作的音乐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自2015年起,陈其钢在浙江遂昌躬耕书院开办音乐工作坊,与年轻音乐人一起思考和探讨音乐创作的基本课题。
原 文 语 录
“2000年前后的我,与今天的我不同,我还充满朝气,精力充沛、非常自信,想在作曲家这个角色之外实现和完成一些重要的计划和使命,而近十年,经历了更多人间沧桑之后,我除了对自己看得非常清楚的事务努力之外,开始对上层社会的你来我往保持距离,即便是再有权力的人物,再耀眼的名头,我都不再有兴趣。经验告诉我,权力与影响看似可以调动一切资源、改变一切现象,但却不能改变人的灵魂。文化需要从最底层搭建,对每一个个体漫长的心灵改造过程,越依靠和相信权力去快速实现某种成果,文明世界的基础就越容易坍塌。”
“我现在到处说,不要推崇任何风格和流派,需要支持和鼓励的是自由开放独立的创作精神,每个人要说自己的话,不要做别人的传声筒。有影响的人不要利用自己的影响控制别人,你这样写,他那样写,或是他们那样写,包括学院派那样写,都不要扣帽子,只有鼓励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局面。人太渺小、太局限、太主观,怎么可能知道历史的必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所有的人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要引导,你凭什么引导?这是创作。”
图源来自网络
读 者 书 评
夜半观圆桌,晌午至广图阅之,甚是动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音乐?音乐和绘画、雕塑的不一样之处?审美有标准吗?“鄙视链”若存在,谁说了算?——我的标准,“我”,成为你自己,你是你所是,何其难!用康德的话,就是创立自己的标准,同时也是普世准则。
——Avalon(来自豆瓣)
世界不只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陈其钢让我看到一个真实、有风骨、有审美、有原则、有反思的社会精英如何在音乐世界耕耘,前进。这本书所表现出的巨大丰富性远超我的期待。借助陈老师70岁的视角去审视他的人生,字里行间很多对年轻时盲目自信的否定,对西方标准和偏见的反思,对自我创作的坚持。独立之人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民族性在艺术中究竟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践行。启发很多。雨黎离世后的悲痛回忆也让我有所共鸣。
——雪球不怕化(来自豆瓣)
编辑 | 燕君
审核 | 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