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与民主 | 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深耕希望田野 描绘丰收画卷

文化   2024-10-15 14:00   浙江  

今天,浙江日报《团结与民主》专栏推出《深耕希望田野 描绘丰收画卷——省政协开展“提升我省农业‘三品一标’水平”专题调研





金秋十月,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今年上半年,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亿元,增长3.8%,继续保持生产形势稳定、农产品供应有保障的良好态势。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自农业农村部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以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浙江省政协组建课题组,围绕“提升我省农业‘三品一标’水平”专题,先后赴温州、绍兴、金华、台州、丽水等地和广东省开展调研,为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让农产品土味更浓

筑牢特色农业“品质之基”


国庆长假期间,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的“金佛手”,吸引了八方游客。佛手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当地将其移栽后,进行品种优化,逐步形成“村集体+种植户+电商”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技强农、以产兴村的产业振兴之路。


今年初,浙江在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动“乡村‘土、特、产’先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种类繁多的浙江“土特产”如何练好“内功”,走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突围之路?参与调研的金华市政协副主席蔡艳建议,一方面,要做优品种提升品质,加大特色农产品种质种苗研发培育力度,强化科技服务破解关键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新品种生产、推广等信息服务,促进优势品种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建立区域农产品销售信息发布机制,提供生产周期内种植养殖规模、品种建议等参考信息服务,帮助农业主体根据市场供求趋势、地理气候及品种特征,及时调整产业布局。


如何深化农业多元价值拓展也是课题组调研的重点之一。在杭州淳安临岐镇,覆盆子是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全产业链的规划升级与创新探索,不断延伸“青果药用、鲜果采摘、红果开发”产业链,培育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果”。课题组深入产业基地调研,建议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辟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于农业而言,亦是如此。调研中,杭州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实验中心副主任邹礼根认为,应尽可能联合省内外优质科研资源,进行种源保护、种苗培育、优势新品种等技术研发;同时,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鼓励各方联合做精做优具有稀缺资源属性的地理特色品种农产品,不断提升我省优质农产品种源保护、研发和供给能力。


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助力区域品牌“破壁出圈”


三门青蟹陆续斩获全国首个海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称号;锯缘青蟹、缢蛏、望潮、跳跳鱼、小白虾、甜瓜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以“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的三门水产,成为这座渔港小城的共富金名片,也造就了当地的文旅新坐标。


近年来,浙江锚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目标,在实施“一县一品一策”行动、探索“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路径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周维亮表示,在“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品牌打造”是农业产业链闭环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着力打造和推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金华聚焦“一县一业”,编制“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图谱”,瞄准金华火腿、两头乌、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当地特色产业,着力将传统特色农业迭代为现代化大产业;舟山锚定海岛特色乡土人文资源,积极引培新业态,围绕“一岛一品”,打造花鸟爱情岛、蚂蚁研学岛、白沙运动岛等10余个精品示范岛;丽水在全国率先推出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设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打通了从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通道。


对于正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众多区县市来说,如何学习和借鉴典型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机制?省政协委员、三门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颜莹建议,实施省级部门引导推荐、市县政府管理服务、农业行业协会运营维护的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机制,并以行业公约等明晰行业协会负责区域公共品牌运作的权责制度;此外,应创建有浙农标识度的公共品牌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浙字号”“乡字号”的乡村“土特产”品牌,开展“1+N”区域公共品牌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打造从种苗、种植到包装销售的全过程标准体系,培育大而优、小而美且兼具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将高科技用得更活

激活现代农业“一池春水”


位于温州市苍南县的藻溪镇,已有20多年的番茄种植历史,当地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气候十分适宜番茄的生长。而最近高科技番茄分拣中心的亮相,使得番茄再次成为当地的“顶流”。在分拣中心四通道全自动分拣线上,番茄经过层层筛选,去除存在碰伤、黑斑、裂果、疤痕的果子后,将被分为精品、一品、二品等级别。自动化的筛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能确保每一颗番茄达到预设标准,保证了番茄外观与口感的双重品质。目前,该分拣中心日分拣能力超过100吨,不仅大幅提高了出产效率,也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在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做实农业产业标准化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村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陈秋夏认为,应尽快开展区域内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储存、保鲜、运输等技术研发与攻关难题的科技团队服务,助力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多、更远、更广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以农业产业“百链千亿”为重点,建立完善产地环境、品种品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标准,尽快建成涵盖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农业标准体系。


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上的每一道防线都不容忽视。在浙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实现扫码知情、投诉、点检,完成一扫维权;监管者可通过扫码,快速查清食品的全链条信息,大幅提升监管效能……迭代升级的“浙食链”等多款数字化应用,正不断提升浙江百姓对于农产品安全的关注与认知。


省政协委员、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技术推广研究员卜伟绍建议,浙江应及早贯通“浙食链”和“浙农码”的无缝对接与相互融合,确保农业投入品和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100%纳入可追溯范围;同时,在农产品产地集中区域设置前置或流动检测点,方便农户或生产主体送检;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相关工作风险研判,及时发布风险评估和趋势分析。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丰收的号角声再次响彻希望的田野,浙江正向着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长歌奋进。




作者:傅静之

来源:浙江日报

制作:董思婷

浙江政协同心苑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