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拾遗,薪火相传 | 化学工程学院华章再续实践队赴山东菏泽品黄河文化,习国潮新风

百科   2024-08-28 17:04   北京  

华章再续实践队赴山东菏泽品黄河文化,习国潮新风


前言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血脉,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8月11日,我院“华章再续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文化馆—黄河民俗文化展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品赏黄河文化,学习国潮新风。


第一篇章

云海观日泰山顶,黄河落日在东明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黄河在东明县境内绵延76公里,创造黄河滩区面积317平方公里,滩涂湿地水草丰茂、生态优美,生息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日夜感受着黄河百折不挠崩腾入海的磅礴气势,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治黄历史,造就了悠久绵长、生生不息的黄河民俗文化。

黄河落日图


在文化中心二楼北侧的黄河民俗文化展,徐徐讲述了黄河与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滩区人民的万千羁绊。

文化中心外观图




第二篇章

品黄河文化,习国潮新风


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东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肥沃土壤,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这是东明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东明文化的历史见证。目前,东明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项。同时,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7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6人,市级33人,县级72人。

民俗文化展一角

东明粮画技艺

东明粮画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始于皇家,传于民间,兴于盛世。它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悠久农耕文明历史中的一种高超的民间技艺,主要是巧妙利用五谷杂粮的颜色和形状,在木板或瓷盘上拼粘各种吉祥图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粮画艺术在民间被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把五谷杂粮从可以进食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挂在墙上的“精神食粮”,是中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的最高体现形式。 

  

羊抵头鼓舞

羊抵头鼓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民们用这种形式祈祷黄河安澜,寄托着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的世代梦想。羊抵头鼓舞明朝初年时就在东明一带流行,表演时每四人分为一组两两交叉相对,数组排成方队。铙、镲、锣等铜器分列两旁,一起演奏时,如黄河咆哮,气势恢宏,有一种摧人奋进、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曹州柳编

曹州柳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杞柳条和麻绳经纬交织编结成生活用品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把锥子一把剪,马扎一坐搞柳编”,在历史的长河中,老曹州人发挥聪明才智,用柳条编织各类日常生活用具,如筐篓、簸箕、箢子等,柳编技艺炉火纯青

鲁锦制造技艺

鲁锦制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齐鲁纺织文化的“活化石”。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山东省特有的一种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最早出现在汉代,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绣等工艺糅进棉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长期以来,鲁锦文化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传说

庄子传说——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明至今仍留有杨日升重修庄子观碑、漆园遗址、南华山遗址、登云桥碑、庄子观、庄子墓等遗迹。庄子传说,不仅蕴含了庄子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道德等各方面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更多的是代表了庄子面对大小、多少、美丑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态度,从而使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以民间传说的形式,遗留给后世。庄子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语言特点尤为突出,所涉及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引典佐证都有地方特色。庄子传说故事在国内外华人中具有极大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2011年6月9日,庄子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篇章

悟非遗精髓,践暑期行知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正如任仲平文章所写:“中国是带着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带着‘人类知识的总和'中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走向世界的。”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更美的文化风景在前方。

——刘妍琰

精彩瞬间回顾

责编 | 张承泽

审核 | 张承泽

排版 | 刘妍琰

封面 | 杨铭澈

拍摄 | 刘妍

 撰稿 | 刘妍 

北化化工
一个属于化院人的综合信息平台,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实用、新鲜的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