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大寒

乐活   2025-01-20 08:04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GREATER COLD

二十四节气中,大寒在岁终,首尾相接,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大寒习俗
大寒迎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接近过新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 蒸煮糯米饭 #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


北方有在大寒吃消寒糕的风俗,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糯米不仅有温散风寒的功效,更是图“年年高”之意,希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步步高升。


喝鸡汤

南方的家庭则常在大寒时节熬上一锅鲜香的鸡汤,鸡汤有抵御风寒的作用一碗暖乎乎的鸡汤下肚,一身的寒冷也就消失殆尽。


尾牙祭

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


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数九

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

养生小锦囊

大寒带来了冬天的最后一丝寒意,此时更应注意保暖养生,以防“寒”为主饮食,也是进补的好时节。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吃。
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注意御寒保暖

由于天气寒冷,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而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多吃苦味助心阳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进补到尾声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温馨提示






大寒由于极寒,最容易出现两种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脏疾病。大寒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情绪波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所以,大寒时节心脏疾病也会是一个高发局势。

第二就是中风。到了一定年龄,由于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等都可能导致中风。那大寒节气如何降低风险?

今日特意整理了大寒养生“三个三”。
食三物
桂圆(养气):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大寒期间应养阳,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间天气冷,建议经常在家炖些桂圆粥。

红枣(护肝):大寒为“冬三月之末”,与立春相承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沉降到极点并准备生发。所以,这个阶段要兼顾养肝,为开春阳气生发、肝气调达打好基础。护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荐红枣,红枣虽普通,但富含营养。



吃点酸(护血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这就更提示我们要在日常习惯中多加注意养护血管。适当吃橘子、苹果等酸性食物很有益处。
预防三寒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中医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防脚寒(做个暖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专家介绍,足浴要注意水温、时间以及按摩方法。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咨询请联系
电话 13716813953
期待与你沟通
愿详听你的故事
1、生肖马 | 2025年运势分析
2、生肖蛇 | 2025年运势分析
3、生肖龙 | 2025年运势分析
4、生肖兔 | 2025年运势分析
5、生肖虎 | 2025年运势分析
6、生肖牛 | 2025年运势分析






























地天泰奇门文化
研国学、悟正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