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过年前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贴春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红春联,红色喜庆可以增添年味,同时贴红春联也表达了人们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意愿。
1、除夕(1月28日)
2025年在除夕(1月28日)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
2、腊月二十九(1月28日 )
古代一开始是在立春节气贴春联(立春为岁首),后逐渐演变成年前贴春联,当然春联并不是贴得越早越好,也不是贴得越晚越好。在有的地方有“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贴倒酉(意贴春联)”,说的就是春联一般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贴。
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九(1月28日)的中午12点至下午3点贴上春联,寓意着来年和谐兴旺、顺利平安。
3、腊月二十八(1月27日)
还有人喜欢提前,在腊月二十八就贴上春联,因为除夕那天会非常忙碌,选择这天贴春联的时间可以安排下午13点至15点最好,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4、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过小年
很多公司和单位是小年前后放假的,很多人春节选择回老家过年,所以会在小年早上把旧春联撕掉,贴上新的春联。
一副春联由3部分组成,贴的时候要将上联贴到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直行书写的时候,都是从右到左的顺序,所以念对联的顺序也是从右向左念。
区分上下联的关键在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在大门贴春联的时候,记得要贴单数,因为传统文化中,双数为“阴”,是不吉利的,单数则为“阳”,是积极向上的,象征着吉祥如意。还有,家门口不要单独贴一个“春”字,可以贴“福”、“财”、“宝”等字。因为在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写在后面:
贴春联其实是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一年的期待和欢喜心情,贴上新的春联,吉祥的字,也会迎来好运气。而传统观念中,一年中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就代表着一整年都会顺顺利利,这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贴春联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文化,老传统不能忘。“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桃符由桃木制成(桃木能驱秽避邪),桃木的颜色是红色,红色有避邪、吉祥的意思,其长六寸、宽三寸,上面写上春词或者祝祷之语,挂于大门两旁,寓意祈福和吉祥。
据传五代时的后蜀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突发奇想,让学士在桃木上写上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说的就是享受先代的遗泽,新的一年里春意常在,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成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春贴纸”正式改称“春联”,因此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根据史书记载,明代朱元璋酷爱对联,他曾命令:“公卿士家,门上需家春联一幅”,这推动了春联在民间盛行。
特别注意:我国丧葬文化的核心是“孝”,孝不仅表现在生前孝敬父母,父母去世后还要追孝,一般亲人去世后要守孝,守孝三年是礼的要求,第一年门上贴白纸对联,第二年贴绿纸对联,第三年贴黄纸对联,第四年恢复贴红纸对联。在有的地方有三年守孝期间不能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的习俗,并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当然对于这种陋习我们应该摒弃。
贴春联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地天泰文化祝愿朋友们:蛇年财源广进、事业顺利、阖家幸福、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