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欧洲卖爆,加拿大突然对华电车免税,原来被中方捏住七寸

文摘   2024-10-30 12:03   上海  





原来对中国新能源电车同样眼红的不止是欧盟中的那几个国家,还有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早在今年8月26日,加拿大就单方面宣布要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
然而,加拿大真应了那句话:“当时喊的多凶,现在就跑的多及时”,在中国计划对加拿大限制措施进行反歧视调查时,加拿大怂了。

加拿大怂了?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在10月18日,加拿大方面称要对中国的电车免税。这是一则让人振奋的消息,然而在巴黎车展问界M9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开售一分钟价值60万的中国车卖了1.3万辆,当然也有则消息值得中国车企警惕。
辉能威胁论无异于痴人说梦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中国目前的电车大多液态锂离子电池,或者是半固态的电池。
然而,就在刚结束不久的巴黎车展上,台湾的辉能宣布推出了全球首款100%硅复合负极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为321Wh/kg,预计到2024年底将提升至355Wh/kg。
众所周知,电车的电池按照电解质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态、半固态、固态,而电车发展的路也是这样迈进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台湾推出的电池要比现在大部分电车使用的电池,性能更好,更走在世界前列。
同时,也有相关消息称,欧洲方面也在固态电池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显然,这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忧,说是中国的电车尽管现在很厉害,在世界属于一骑绝尘的地步,但只重视做增程车,对于纯电汽车的建设缺乏推进,而这将会导致中国电车在固态电池上的研究进程。

更有人拿出三星、丰田等企业研发固态电池的例子来说事。
说实话,不论是中国电车遭遇到欧盟的制裁,还是遭遇到加拿大、美国的制裁,这些挫折对中国电车车企来说都是祸福相依的。
如今,台湾辉能以及欧洲、日韩等国车企在电池上的突破,对中国来说同样也是祸福相依的。
祸在哪,或许是缩减一部分业务,损失一部分市场,降低一部分收益,让中国的车企在国外的处境相对艰难。

那福又在哪,逼迫中国电车加强投入的研发力度,更重视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总之就是一句话:“打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加强大”。
事实上,中国车企在固态电池上的研究更多。
就在今年3月,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宣布,将会在智己L6上搭载首个量产的固态电池,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
在今年奇瑞的创新大会上,奇瑞方面表示,将会在2026年上车全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量产,届时,续航将会突破1500公里。

今年4月2日,重庆一家名叫太蓝新能源的公司,宣布研发出了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要知道,关于固态电池的各种试验品,大都在300Wh/kg—500Wh/kg,而太蓝直接干到了720Wh/kg。可以想象,这对全球电车、电池行业都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当然,关于台湾辉能的威胁论也能稍微缓一缓了。
高成本困扰着固态电池
要知道,空有技术没有,更多的是实现要量产。
这一逻辑,自然也就能解答所有人共同的疑问了。
既然,固态电池是电车未来走向的拐点,中国新能源企业、电车企业都在研发,那为什么目前的电车大都配备的是液态电车或半固态呢,选择研发的也是增程车?
首先要知道的是,目前使用的液态电池有这些缺点:电解液溶剂易挥发、低闪点,一旦遇到短路或高温,容易引发燃烧,而固态电池相比于液态电池就相对安全很多。

但是,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认为,固态电池短时间内不会应用,而且就算应用也对应的是高端汽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固态电池的技艺研发是个棘手的问题;其二,固态电池的搭载成本很高,据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是一辆100kWh容量的固态电车,仅电池就需要大约60万的成本,再配套上其他的一些必须品,一辆固态电池电车的成本,也得要将近七八十万。

显然,就当下而言,其高成本致使暂无量产必要,而固态电池电车若要真正普及平民,前路仍任重道远。
当然,中国向来就有越挫越勇的传统,欧盟制裁我们,问界M9却在巴黎车展上大放异彩;加拿大制裁我们,在中国施行反制后,它又乖乖求饶。

那么如今的固态电池也是一样,尽管台湾辉能电池的威胁论有所盛行,固态电池方面确实也存在技术难、成本高,但中国一向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传统,相信固态电池上的难题能被中国车企顺利解决。

大国时局风云
风云变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