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清一座山的高度

旅行   2024-08-13 18:10   陕西  

   点击西北旅游关注我们



谁能说清一座山的高度

王若冰 

编者按:2014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著名作家王若冰书写秦岭的又一大作——《仰望太白山》在秦岭主峰太白山旅游历史升级之际首发。这是继《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长篇系列散文,电视纪录片《大秦岭》主撰稿之后,王若冰大秦岭系列文学作品中的又一部经典之作。其后,他继续独行秦岭,笔耕不止,又先后出版了《走读汉江》《山河回望》等著作,完成了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中华秦岭》总撰稿,形成了一个作家、学者对中华祖脉大秦岭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山水风骨、人文精神记叙和解读的系列作品。

王若冰在《仰望太白山》首发仪式(2014年5月19日)


2024年正值王若冰行走秦岭二十年。他的日程安排满满,2004年行走秦岭的笔记正待出版,另一部巨著《秦岭传》正在写作,而作为秦岭首席文化学者,他应邀要在全国不同地区讲授秦岭文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4年5月3日,这位广受社会尊重和朋友爱戴的“秦岭之子”,却突然在家中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大家。噩耗传来,山河落泪,所有人为他的过早离世而悲痛,为我国第一位毕生写作秦岭、为山河立传、以秦岭立命的作家与世长辞深感痛惜。


值此王若冰逝世100天之际,陕西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特别推出由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出版、王若冰所著《仰望太白山》长篇系列散文之第一章首篇文章——《谁能说清一座山的高度》,表达对作家的缅怀之情,也希望以文章寄托哀思,让更多读者了解他对一座人文圣山文化身世、一座世界名山生命传奇的独特表达。

“3767.2米,这是太白山过去的高度。太白山现在的高度是3771.2米。”

初秋一个秋雨迷离的傍晚,时任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平对刚刚从上板寺下来的我说,“太白山还在长高。它最初和最后的高度,我们谁也给不出最终的答案。”

陈小平说这话的时候,飘飘洒洒的雨雾风一样弥漫在处在太白山下一座新崛起的旅游小镇——汤峪镇新老交替的关口。从窗口望出去,云雾弥漫的太白山麓,正在改建的汤峪镇到处是被拆除的破旧建筑,又有更多空地和废墟上被挖掘机、脚手架,以及将崛起的宾馆、酒楼、娱乐设施生根发芽。神秘崛起的汤峪镇和开始于2012年春天的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在发生的摇身巨变,让昔日游人如织的太白山下这座千年古镇,少了一些熙攘,却多了一种辞旧迎新的迷幻与激情。不过,潮湿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硫磺味,却让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座正从废墟中寻求新生的小镇,就是太白山脚下这片巨大工地、我过去曾经驻留过的那座充满神秘奇幻色彩的温泉小镇——汤峪镇。汤峪镇身后,一条新铺设的游道蜿蜒曲折,淹没在烟雨迷茫的峡谷深处。小路尽头,是通往陈小平眼里从古到今一天都没有停止过生长的太白山。

王若冰在太白山高山区采风(2022年8月1日)


太白山原本就是云和雾的世界。几小时前,坐着索道登上海拔3200米的上板寺那一刻,云和雾已经将我引颈仰望的目光隔阻在三五米开外都蒙蒙瞳瞳的高山针叶林背影之下,难辨东西的云雾和过于高迈曲折的山道,实在让我无力从板寺云海的梦幻里挣脱出来,沿拜仙台、文公庙、大爷海登上拔仙台,体验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登临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最高峰巅峰之际那种天开地阔,如梦如幻的神奇感觉。于是,我只有伫立在上板寺,面对苍茫云海,感受一下走向离天三百尺的太白山群峰高矗,万壑含翠的高迈之后,再乘缆车被漫山呼啸的山峰送到山下。而此时此刻,我与陈小平坐在太白山下,谈论谈论太白山和它的历史身世一样扑朔迷离的高度时,漫天雨雾和云雾已经将太白山和它四周的峰峦万物一一收藏。即便望眼欲穿,我也无力穿透这看似飘渺却似铜墙铁壁的迷雾,想象这座从古至今让那么多人叹为观止的苍茫山峰的高度。

太白山3767.2米的海拔高度,是1956年,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第一版《中国分省地图》时使用的测绘标注数据。我已经无法寻找到这个数据是在谁主持下,用什么方式得出的,但从此以后,“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2米,是中国青藏高原以东大陆第一高峰”的介绍文字,便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上,我们认识祖国壮丽河山最为关键的数据。

王若冰在2020“丈量大秦岭”科考活动中(2020年10月3日)

中国历史上最早关注到太白山的,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在这篇战国时期魏国人假托大禹之名写作的我国最早地理学著作中,对太白山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漫山遍野,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上。所以《禹贡》称太白山为犉物山,也只是说。太白山是华夏大地一座物产非常丰富的山峰。到了后来,人们有了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人世间最难以逾越、遥不可及高度意识后,《汉书·地理志》又以“太乙山”来命名太白山。从新出版的《太白山志》里我了解到,《汉书·地理志》之所以称太白山为太乙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太白山是天上大仙——太乙真人修炼之地。这大抵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形象思维方式描述太白山高度吧?后来,《魏书·地理志》又将太乙山改称太白山,应该还是因为自秦汉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流传的太白山与太白金星之间的神秘关系吧?虽然《汉书》和《魏书》没有确切说出太乙山或太白山的地理高度,但有了住在天庭里的神仙太乙真人和太白金星作参照,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在汉魏时代人们看来,天与地之间的距离,就是太白山的高度——因为神仙修炼之地,自然也就是离天庭最近的地方。所以住在终南山深处辋川别业的唐代大诗人王维,遥望终南仙境起点太白山时,也就跟着他的古人惊叹道:“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从《禹贡》到《水经注》,再到李白,人们虽然能感知到太白山的高峻挺拔,却无法说出它的具体高度。直到当代,现代测绘手段得出3767.2米的海拔高度后,生活在太白山周围的山民才发现,原来他们经常上山采药、狩猎的太白山海拔高度,竟高过了青藏高原上许多高山。他们去大爷海、拔仙台,就等于穿行在至今让人类望而生畏的青藏高原高山之上。因为太白山最早测出的3767.2米海拔高度,比青海日月山口的赤岭、青海湖、云南玉龙雪山“殉情第三国”云杉坪的海拔高度,还高出500多米。如果说得更具体一些,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比照——即就是将两座雄踞五岳之首的泰山叠加起来,两座泰山的海拔高度,也不能与太白山极顶拔仙台比肩。在青藏高原以东的中国内陆,除了海拔3952米的台湾阿里山主峰玉山,没有任何一座高山能够与太白山一比高低。

然而,3767.2米还不是太白山最后的高度。

太白山行走期间,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太白山还在长,往高里长。”

提出这种观点的,可能是常年出没于太白山密林深处的狩猎人,行走在太白山悬崖绝壁上的采药人,也有可能是那些钟情于太白山的户外背包族。在西安,我碰到的地质学家也告诉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说,从距今4亿年的加里东运动时期开始,整个秦岭和太白山一刻没有停止它的成长。一位研究秦岭地质的教授是这样向我描述秦岭和太白山崛起过程的:4亿年以前,秦岭和整个中国内陆一片汪洋。加里东运动开始后,海水慢慢退去。渐渐退去的海面上,首先露出真容的是婴儿般刚刚形成雏形的秦岭主峰太白山。距今3000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是太白山上升最强烈的时期。地质学界做过计算,从距今7000万年开始的新生代以来,秦岭造山运动导致秦岭北侧的渭河谷底沉积物厚达五六千米,太白山顶海拔却上升到了3767米。因太白山和秦岭崛起而引发的秦岭地区沉降与上升幅度差,超过了9000米。

王若冰在太白山顶考察第四纪冰川地貌(2022年8月1日)



我看到的资料都在表明,3771.2米的太白山新高度,是现在太白山的海拔高度。那么,太白山这座和莽莽大秦岭一起还在经历沧桑的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再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后,海拔高度又会是多少呢?

有一点几乎是可以确定的,即无论山川如何变迁,即便时光再往前推移千万年,你如果从青藏高原起步,告别莽莽昆仑山后向东、向南、向北漫游中华大地,一旦进入茫茫中国大陆腹地,最先昂起高昂头颅迎接我们的,依然是绵亘中国大陆腹地的茫茫山岭秦岭,和挺立在大秦岭之上的太白山。因为太白山的高度,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地东半壁河山最后的高度。

第一次攀登太白山,我走的是从汤峪口经开天关、红花坪到下板寺、上板寺这条线路。由于时间和体力关系,我抵达的最高点,也只能终止于上板寺。而要抵达太白山极顶拔仙台,还需要从上板寺经文公庙继续向上攀登。索道上下来,从上板寺索道停靠站到上板寺古寺庙短短百来米登山步道,已经消耗掉了我最后一丝体力。既然无法抵达3771.2米太白山最高处,我只有在下山路上面对茫茫雨雾和云雾中隐奔向天际的座座群峰,想象一山独秀的太白山极顶四周群山汹涌,众峰拜服,而拔仙台独立天外的壮丽景观。我知道,在涵盖了红河谷、鳌山、厚畛子、嵩蒿坪、都督门在内的太白山山域内,还有包括鳌山、荞麦梁、跑马梁、太白梁在内的28座有名有姓的高峰,以及26座3000米以上的无名山峰,就潜伏在太白山巅峰四周。那些千姿百态,在拔仙台召唤下汹涌澎湃奔向中华大地最高处的五十多座山峰,才是让太白山成为中国大陆中东部最高峰的群体力量——因为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一座绝矗高峰的崛起,同样需要更多气盖山河高峰的衬托与力挺。

每次近距离抚摸,或者隔着渭河遥望,面对还在一天天向上生长的太白山和它四周那些苍苍茫茫,苍茫挺拔,占据了绵延1600多公里大秦岭3000米以上高峰93.1%数量的太白山系,我总觉得,绵亘中国大陆的众多群山在告别青藏高原之际,将中国山岳精神最后的精彩华章,馈赠给了莽莽大秦岭。而群山荟萃,高峰林立的太白山,则是中华大地雄浑豪迈山川乐章中最华美,最动人心魄的高潮部分。

面对这样一座卓然独立的绝世高峰,除了感叹,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西北旅游


编辑|潘显福

投稿热线:029-85265738

投稿邮箱:xbly029@126.com


“在看”我吗?

西北旅游
西北旅游协作区公众平台,推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兵团旅游特色、旅游活动和旅游信息,帮你了解丝绸之路·神奇西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