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默默奉献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的人生华章。《中国退役军人》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强国复兴,奋斗有我》,报道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立足本职,拼搏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先进事迹。
苏银强:我从小长在军营,军人、军事训练等字样早已融入骨子里。所以,当军事运动员的时候,训练再苦再累,我都非常努力,从没想过放弃。我学跳伞、军事定向越野等项目,在世界级比赛上都拿过冠军。
苏银强:部队组建特战大队,我当时以第一的全优成绩考入大队。大队的野外生存手册、快速射击手册、低空开伞、滑翔伞走位……很多技术资料都是我和战友们一起完成的。
苏银强:在这13个月的时间里,每次睡觉就没有超过1个小时的。当时周边环境很危险,所有的安全排查任务都需要把每一步算精细。最后,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苏银强在社区为老人、孩子们讲授应急知识(苏银强供图)
2008年5月,从西亚回国没多久的苏银强又跟随部队奔赴四川汶川参与抗震救灾。当年底,苏银强以正师级待遇退休后,便一头扎进公益救援领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面向社会开展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救援专业技能培训和灾后重建等服务。
苏银强:我就想把所有应急相关的知识、常识推广到社会。我们会在寒暑假到社区给孩子们讲安全常识,日常给老人讲如何防盗、防骗,以及老人摔倒、老人出现意外时的防治技能。这些公益活动,我们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坚持。
早在2003年,苏银强就开始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公益救援行动。一次,他和一群爬山爱好者,成功找回一位失踪驴友。2008年退休后,他接受了8个月的专业救援培训。他坚信,只有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才能在危急时刻真正发挥作用。
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的队员在深夜搜寻到走失老人(苏银强供图)
2017年,苏银强正式在北京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从事专业的公益救援服务。一次,苏银强偶遇一名走失的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经过他和队友的多方寻找,最终帮助老人回到家人身边。这件事让苏银强和队友们很受触动,他们决定把搜救走失的老人作为志愿服务的一个重点。7年来,他们已经累计出队450多次,见证了几百个家庭寻回走失老人后的团圆和欣喜。而让他最难忘的是,一位89岁的老人走失后,他和队员们连续多日轮班搜寻。当家属都打退堂鼓时,他们仍坚持到最后。最终,他们在一个垃圾堆放场的坑里找到了老人。然而,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救援队也失去了一位退役战友,这让他至今想起来依然痛心不已。
苏银强:那位战友60多岁了,他从早上八点多找到了第二天凌晨三点多。临终前,他留了一句话:“今天我多走一步,老人离家就近了一步。”
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为走失老人提供及时救援(苏银强供图)
苏银强(左一)为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主力队员做救援技能培训(苏银强供图)
苏银强:你问我怕不怕?其实,我们已经在平时的训练中把这个“怕”字解决了。如果在平时训练中没有学到专业的技能,没有解决“怕”的问题,那前方会有非常多的危险,那时候去前方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在女儿的心中,苏银强一直是个大英雄。今年,16岁的她学习成绩优异,立志考取军校,将来要像父亲那样投身国防、建功军营。
苏银强:现在,我女儿向她同学介绍我时很自豪,“我爸是救援队队长,是‘逆行者’”。我希望在我还能发挥余热之时,把我学的所有救援技能都传给我身边的人、我的下一代。
公益救援没有收入,每次行动的各类开销以及日常队员培训的场地、设备等都需要一笔支出,资金问题一度让苏银强犯难。即便如此,在搜救失联老人过程中,有时遇到家属送钱感谢时,救援队坚决做到分文不收。这些年,在没有救援任务的时候,苏银强和部分骨干队员就会到各地为政府部门、企业、学校讲授救援知识。虽然经常东奔西走,但苏银强乐此不疲。奔走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像一名战士那样,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苏银强:为了回报社会,我付出了我所有的努力。当人被社会认同的时候,尤其是在这种大都市,能有一群人一起,为了一个信念、一个爱好做一件事,我感觉特别好!
作者:胡晶
主播:胡铖铖 宋波
责编:胡晶
主编:杨鸿
张峰:从欠下巨额债务到哈萨克族牧民的致富“带头人”
编辑:董宋杰
编审:陈欣 杨鸿 赵敏 薛海相 刘德振 杨宸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