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古邑武平,客家拳流传故事》

文摘   2024-10-22 15:29   福建  

《古邑武平,客家拳流传故事》

——武平客家拳源流探究

三平日

古邑武平,三省通衢,千年古县。据史考迹,自汉唐以降,王化伊始,即设兵寨驿道,乃潮、汀、虔古“三州”的水陆交通之要扼,更是古时长江水道和韩江水道的分水岭,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古邑武平,崇文尚武,文昌武盛。据史载,建县千年来,自宋到明清,邑内文举武科,中式者众。据民国三十年编修的《武平县志》记载,宋代以降至清末,文举共 96 人,其中进士10人;武举93人,其中进士9人。可见古之武邑,文武之道,相得益彰,人才辈出。自明朝成华年间武举开科取士以来,明清两代武举中式者众,邑内王氏、石氏子弟,习武传艺者尤为众,中举及第者多。如,武邑首位武举人、武进士均为王氏中人,即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甲辰科武进士王人哲、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庚辰科首位武举王玕。另,邑南下坝宜贵扬邱殿升、邱殿华兄弟,同中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乙卯科武举,一时贵气名扬,享益武邑。可见,明清两代,武邑尚武习武风气之盛。据史统计,王氏、石氏习武之人,在明清两代武举科考中举者,位居邑内之首。如:王氏门第武举6人进士2人,石氏武举12人进士1人。可见武邑王氏、石氏门人习武传承者众,且世代英才辈出。
近现代之武平,邑人为强身健体谋生存,抵御外敌保国卫家,域内尚武习武之风更盛。县域内桃溪湘里的王家拳,武东六甲、民主横坑的林家枪,大禾湘村、万安下圳的朱家刀,以及中堡石屋的石家拳棍,其门派习武传人,纷纷摒弃门第观念,开门纳士、设馆授徒,增进域内各家门派的拳、棍、刀、枪、钩等武艺技法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博采众长,多家一体”的——武平拳。
当代武平拳,又以桃溪湘里王家拳尤为出彩。王氏第四代传人——王氏三兄弟习武传艺以益东为首,遵家训,守武德,吐故纳新,博采众长,创新融合“王家拳、石家棍、林家枪、朱家刀”等姓氏流派的武术技艺,创造出综合诸家武术之长的——客家武平拳。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单拳(棍)、双拳(棍)对打,单拳(棍)对双刀,单拳(棍)对耙头等套路;其手眼身法含有:挑、扣、拔、撞、劈、扫、斫、顶、缠、点、摆、压等十二法,其功法与莆田南少林拳(棍)法同出一辙。武平拳功法口诀有:“气沉丹田,拳(棍)在心,拳棍有强劲分两头。挑打力出兩腕间,扣拨两足稳如山。横劈全靠盘中力,旋风横扫敌千军。”武平拳功夫,主要特色套路有:“龙出水”、“双蛇出击”、“牛子吃奶”、“石敢当”、“龙摆尾”、“旋风横扫”、“斫紫倒树”等七法。
如今,武平拳,随着邑内习武客家人迁播两广及云贵川等诸省的客家县域,武平客家拳已传播华夏各地,成为地方一枝独特的武术人文奇观。




编辑:唐柳

审核:吴荣生

监制:黄梅平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武平县文化馆
组织、指导群众艺术活动,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搜集、整理、保护民间艺术遗产,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