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发!已有多名学生被骗……

文摘   2025-01-19 18:33   河北  

快乐的寒假陆续开启

孩子们也迎来了

期待已久的自由时光

不少青少年会将手机游戏、短视频

当成假期放松的主要方式

而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欢乐之余

蜀黍也请各位小伙伴

警惕那些隐藏在网络中的骗局

共同守护快乐时光


1

真实案例

案例一

近日,某地初中生小乐在家玩平板电脑时,突然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小乐同意后,对方自称是某地公安机关警察,并发来警官证照片(几秒钟后撤回)。

随后对方谎称“小乐的QQ号违规了,涉嫌诈骗他人5万元,且不允许告诉家长,否则家长就要坐牢5年”。害怕不已的小乐只得按照对方的要求,悄悄拿家长的手机进行扫码、付款等操作,等家长发现时,已损失17000余元。


案例二

某地学生小周的家长在其手机上开启了“未成年防沉迷系统”,导致小周每天只能在特定时间玩一小时游戏,对此,小周时常感到意犹未尽。

某日,他在社交平台偶然看到一名网友自称“能解除该系统”,便私信询问方法。对方要求添加微信详谈并提出支付30元即可解除限制。

待小周转账后,发现问题并未解决,接下来,骗子又谎称“需用家长手机认证”,诱导小周登录父母微信并多次向其转账共计2万余元。

直至对方以“账号特殊”为由继续索要更多钱款时,小周这才察觉被骗并告知家长。


案例三

某地学生小赵在家玩手机游戏时,收到一名陌生网友发来的游戏邀请,该网友还承诺会送小赵一款网红游戏皮肤,但需要他的配合。

小赵欣喜若狂,随后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开启了“共享屏幕”进行操作。

不久,其父亲发现手机收到了扣款三万元的短信,小赵这才发觉遭遇了诈骗。



2

蜀黍提醒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诈骗分子套路深。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殊不知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

父母应该如何提醒孩子?

01

告诫孩子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免费、福利、加明星QQ等说辞;不轻易加入陌生群聊,不按陌生人要求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02

诈骗者常以冒充公检法作为诈骗手段,声称受害人的行为已违法,需要配合调查或支付罚款。提醒孩子遇到此类情况,应保持冷静,切勿轻信,并及时向家长或警方求助。

03

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不将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尽量关闭免密支付,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转账汇款。

04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将相关诈骗案例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他们进行不安全的在线交易。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孩子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谨防上当受骗!

雄安新区公安局
第一时间发布雄安警方权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