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西片区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印有统一标识的服装,或随警巡逻、或调解纠纷、或帮助群众、或宣传交通安全和反诈知识。他们虽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着同一个名字——“容西义警”。
“这家窗户在冒黑烟!”义警群内,巡逻队员发出了一条信息,爱水社区工作者安育松仔细查看,发现冒烟的单元楼就在自己工作的社区内,立即通知小区物业、消防和派出所一同到现场查看。
到达单元楼下时,安育松联系到了住户李大哥,“哎呀,我当时正在做饭,但是孩子打电话让我赶快过去一趟,一着急就忘记关火了,我现在也赶不回去,这可怎么办啊?”听闻自己家疑似起火,李大哥也很着急。
“大哥别着急,现在派出所和消防的同志都在我身边,麻烦问一下您家门密码多少,我们好进去处理。”到了李大哥家门口,发现是一个密码锁,安育松忙询问密码。打开门,黑烟从厨房里不断往外冒,但好在客厅和卧室都没有明火。同行的消防员立即采取措施,关掉燃气灶,把灶上的锅端了下来,锅里的食物已经成了碳状,直冒黑烟。安育松给李大哥拍了厨房照片,报了平安。“没事啊大哥,火没有烧起来,下次可得小心,外出一定要把燃气关掉。”
安育松是爱水社区工作者,也是容西义警队伍中的一员。这支队伍成立于2023年12月,由龙泉河派出所和容西管委会商议组建,通过招募网格员、楼院长、保安员、乡贤、回迁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和其他志愿者,把群众力量融入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来。队伍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已有了八个分队一百九十多人,队员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民警开展治安防控、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
义警安育松(左一)与同事一起排查安全隐患
“最近经常看到有只大黄狗在外面乱跑,还总朝着路过的行人大声叫,狗主人也不管,大家都有点害怕。” “是呢,我家孩子天天在楼下玩,这么个大狗也不栓绳,要是咬了孩子怎么办?”春节前夕,爱水社区居民向义警石春雨反映某小区存在的一处安全隐患。
石春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社区、物业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到狗主人家进行普法教育。起初,狗主人以自己是孕妇不方便走远路,且金毛很温顺不会伤人为由搪塞。
“按照《民法典》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能妨碍他人生活。《侵权责任法》也规定了,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要承担侵权责任。”石春雨耐心地与该住户沟通。“再友善的狗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会失控伤人,妥善管理自己的狗,对主人、对他人都是一种保护...”经过石春雨的劝导,该住户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会文明养犬。
石春雨成为义警已经一年多了,劝导不文明和涉嫌违法行为百余起。她说:“很多大家平时习以为常的举动,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我们都会及时劝导制止。”
石春雨是最早一批申请加入义警队伍的。“刚开始参与义警工作时,发现光有积极性,不懂法律也不行。”于是她便在工作之余抽空学习《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一些居民原来几十年都住在农村,现在搬进了小区楼房,来到社区大家庭,在某些方面欠缺法律意识,但是不能把不懂法作为不守法的理由,该帮的咱要帮,该说的也一定要说。”
义警石春雨(左二)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一直以来,义警队伍都是我们公安工作的重要帮手。我们会继续用好群众力量,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群众感到平安触手可及。”龙泉河派出所民警温硕说道。
民警温硕(左三)与义警队员探讨社区工作
为了使义警队伍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的建设目标,龙泉河派出所为义警配备了统一标识装备,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应急处置、纠纷调解、安全防范等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确保义警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既能积极发挥积极作用,又能保障自身和群众的安全。一支支义警队伍怀揣着对新区的热爱,用质朴的双手编织安全防线,成为了辖区群众心中的一抹亮色。
“容西义警”的成功实践,是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的一个缩影。在容城镇派出所,民警刘鹏和同事们也在积极推进“平安守望点”建设工作。
设立在容善路口的平安守望点年味十足
容城镇派出所结合辖区内地理特点、周边环境、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选取学校、银行、小区、商超等部分场所,建成了第一批共13个“平安守望点”,安装了带有统一标识的灯箱。这些“平安守望点”能避险、能报警、能求助,遇到突发情况时, “平安守望员”会第一时间和派出所民警联动,做好巡逻防控“摄像头”,当好治安防范“吹哨人”,有效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以“容西义警”和容城镇派出所“平安守望点”为试点,雄安公安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与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持续提升基层前端预警感知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警民携手共同织就一张同心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