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遭遇挫折时,读一读刘禹锡这首诗:没有什么会过不去

文化   文化   2024-12-16 22:00   福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凯紫的诗词之美每晚推送】





很多人喜欢苏轼,是因为他在风雨中还能那般从容淡定,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


其实在唐朝也有一位诗人像苏轼那般豁达,他就是人称“诗豪”的刘禹锡。


刘禹锡和苏轼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前半生春风得意,后半生一路贬谪。


人生不幸,诗词兴,他们的很多诗词都是在逆境中写就的。


其中的乐观洒脱之情鼓舞了无数人。


公元826年,54岁的刘禹锡,奉调回洛阳。


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被贬已过去23年了。


在扬州他遇上了从苏州返回洛阳的白居易。


两个大文豪相见恨晚,把酒言欢,畅饮数日。


白居易听说了刘禹锡的遭遇后,写下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尾联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概括了刘禹锡贬谪的生涯,写尽了他对刘禹锡遭遇的不平与同情。



刘禹锡有感于白居易的深情厚谊,便回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前半部分紧接着白居易的“二十三年”,表现了对自己贬谪生涯的无限怅惘,后半部分却是画风突变,一扫前面的悲伤,充满了昂扬向上的乐观豪迈。


尤其是“沉舟”、“病树”这两句鼓舞了无数深处逆境之中的人。


诗歌首联是顺着白居易的尾联写的,这正体现了两人的谈话是推心置腹的。

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湖南、湖北、安徽一带。


刘禹锡自从805年因为“永贞革新”失败后,就一路辗转朗州(湖南常德)、夔州(重庆)、和州(安徽)等地。


古时候这些地方,相比中原而言都是偏远荒凉之地。


刘禹锡在这些地方一呆就是二十二年,再加上因路途遥远,虽然他在826年蒙赦回京,但实际上他第二年才能到达洛阳,所以这里说二十三年。


古人的寿命一般都不长,二十三年相当于很多人的半生,半生荒凉,难怪白居易都为他抱不平。



紧接着第二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现了他此番回来,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怀旧”一句说的是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和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两人私交甚好。


嵇康因不满司马氏谋权篡位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他的故居时,听到有人吹笛,想到斯人不在,悲从中来,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思旧赋》。


当时刘禹锡的好哥们柳宗元,老领导王叔文先后去世,所以他才会说“空吟”,表现了他无限的哀思。


而“烂柯人”说的是东晋王质的故事。当时他进山砍柴,看到两个童子下棋,便在一旁观看。


一局终了,他手中的斧柄已经烂掉,待他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百年过去了。


真是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近乡情怯”,23年已过,岁月飞逝,世事沧桑,人面不知何处,这样的伤感,出门在外的游子应该是深有体会。



颔联是全诗中最精华、高潮的部分,诗人一扫前面的颓势,以沉舟、病树为喻,突然振起,令人读后不得不折服于他的豪迈乐观。


一只小船倾覆,还有无数的船只扬帆起航;一棵树木枯萎破败,还有万千的树木欣欣向荣。


这句话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而我们应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来面对一切逆境,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诗歌到了第三联,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已经十分明确了,白居易为他伤感,他也曾因自己的遭遇而悲愤,但他在诗中倒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愧是“诗豪”啊!


最后一联算是正常的酬谢诗的结尾,点明了他对白居易的感激之情,这也是他写这首诗的最初目的。


整首诗感情真挚,沉郁中难掩豪迈之气,符合刘禹锡一贯的诗风,尤其是第三联,慷慨激昂,千年传唱不衰。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就看你想不想过去而已。


当年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被流放,柳宗元不到50岁便抑郁而亡,刘禹锡却在浮浮沉沉中活到了70岁。


他们两人的境遇十分相似,结局却大不相同,归根究底便是心态问题。


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


放下,看开,从容,淡定,也许我们的人生会更美好。


不知你怎么看呢?




凯紫的诗词之美
凯紫用声音带你感受《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