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陈毅儿子迎娶粟裕之女,两家结为亲家,可惜陈毅已离世3年

文摘   2024-07-30 23:48   江西  
1946年,陈毅的第三个儿子陈小鲁在山东出生。作为伟人的后代,本应受到悉心照顾,但母亲张茜在得知生下的又是儿子时,竟然对医生和护士说:“不如就把他放在病房门口,谁爱要谁要吧!”她和陈毅都渴望有一个女儿,前两胎也是男孩,这次的失望显而易见。
然而,负责家属工作的军部助理员周林的夫人来看望张茜时,听到她的想法后大吃一惊,说道:“这哪里行呢?这不是胡闹吗?多少人想儿孙满堂还愁不能呢!再说了,他长得多漂亮呀。”尽管出生时似乎遭到母亲的嫌弃,陈小鲁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家人的溺爱,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陈小鲁小时候不愿意上福利幼儿园,曾不顾老师的阻拦绝食,最终被送回家里,一觉睡到大中午。陈毅得知后大发脾气,一直念叨着要把他扔出家门,这把小陈小鲁吓坏了,从此,他每天早早起床锻炼学习。虽然在城市里长大的陈小鲁没吃过什么苦,连父亲也没有想到,他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经过重重磨砺,早早地成为少将。
读高中的时候,恰逢国家取消高考制度,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小鲁简直乐开了花。然而,周总理却认为男儿不能如此目光短浅,于是和陈毅商议将陈小鲁送到部队去磨炼。就这样,陈小鲁被分配到沈阳军区的水稻研究基地,这里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他和普通战士们一起拉练、学种水稻,由于身份特殊,不能享受和其他战士一样的福利待遇,别的战士都有军装和津贴,而陈小鲁硬是穿了一套军装两年。父亲曾对他说:“好好到部队去历练,否则永远都不要回家。”三年时间里,陈小鲁果真没有写一封思家的书信回去。
陈小鲁离家时只带走了一百元的路费和生活费,但两年间只花了十多块钱,其余花销全靠自力更生。后来,团里发现他的军装两年没有换过,才知道他没有津贴,无法买新的,便向上级申请,批准下发给他一套新的军装。
虽然陈毅心直口快,但他对儿子始终怀有一片深情。张茜更是心疼小儿子,多次向陈毅提出要把陈小鲁调回来。陈毅明白军纪的严明,始终坚持让儿子在部队历练。1970年,陈小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陈毅被查出直肠癌,对小儿子倍加思念,最终忍不住找到了沈阳军区的司令员,求情给陈小鲁放一个探亲假。
陈小鲁赶回家,走进庭院,和家人见面。笑着笑着,张茜忍不住喜极而泣,陈毅的眼角也泛起了泪花。这次见面后不久,陈小鲁便返回军区。然而,当父子二人再次见面时,陈毅的病情已十分严重。陈小鲁陪在父亲身边,看着他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心疼不已。他几度想让医生放弃治疗,让父亲走得安详一些,但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1972年,父亲去世后,陈小鲁在部队又待了三年。
1975年,陈小鲁迎娶了粟裕的小女儿粟惠宁。早在战争时期,粟裕和陈毅就是知己好友,而陈小鲁和粟惠宁也是青梅竹马,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陈毅曾打趣地说道要让粟惠宁长大给自己儿子当媳妇,没想到这一天真的到来。婚后,两人过得十分幸福,但由于陈小鲁军务在身,经常在外地工作,新婚夫妇不得不分隔两地。
1992年,46岁的陈小鲁已被授予上校军衔,但他仍然向军长提出调回家工作,以便兼顾家庭。他对军长说道:“国家危难之际,军人要先国后家,现在是太平时期,实在放不下自己的家人。”即便军长决定退下后让位置给他,陈小鲁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的热潮袭来。陈小鲁虽然已近五十岁,也想顺应时代做生意。许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一把年纪的陈小鲁仍然要折腾这些,好好在体制内不好吗?对此,陈小鲁坚定地开启了经商生涯,之后担任过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作为妻子,粟惠宁始终站在丈夫背后,默默支持他做的决定。不论在体制内还是经商,粟惠宁都十分满足。有一位贤妻,陈小鲁也算得上是大幸。


南书房文史馆
每天分享有趣、通俗易懂的历史文章,关注我,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