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最惨烈的一战,8位将帅葬身于此,林老总一改以往的打法

文摘   2024-12-04 22:57   江西  
1963年,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建成。消息传出后,曾经参加这场惨烈战斗的将士们纷纷前往祭奠故去的战友。一些老将军站在熟悉的土地上,眼含热泪,似乎又看到了当年激烈战斗的场景。吴克华将军在回忆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后,深情地说道:“我死后,也要与他们一起长眠于此。”
塔山之战发生在1948年10月的辽沈战役期间,是决定锦州战役成败的关键一役。塔山,这个东北的小村庄,当时成了两军必争之地。它既是国军援助锦州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军遏制敌军援军的屏障。塔山失守,锦州便难保;塔山守住,锦州大局可定。于是,双方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惨烈的生死较量。
10日凌晨,国军以猛烈炮火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尽管炮火摧毁了我军部分防御工事,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工事没有完全被摧毁。我军将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保留下来的工事,顶住了敌军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当日战斗以国军的失败告终。然而,这只是开始。
11日,经过短暂调整,敌军卷土重来。这一次,敌军的火力更为猛烈,彻底摧毁了我军的防御工事。失去屏障的我军只能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双方伤亡惨重。即便如此,塔山的防线依然坚不可摧。12日,敌军不甘失败,再次组织猛烈进攻。我军将士凭借一往无前的气概,再次击退敌军。
此时,国军高层深知如果无法突破塔山,锦州将无援可救。13日,他们组织了敢死队,配以重炮,全力冲击塔山。面对敌军的凶猛攻势,林彪在指挥部果断下令:“塔山是锦州战役胜利的生命线,必须守住。”林彪一贯以出奇制胜著称,但这一次,他放弃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采取了死守到底的策略,足见塔山之战的重要性。
一声令下,塔山阵地上的将士们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意志。他们在敌人火力的压制下坚守阵地,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一道铜墙铁壁。经过连续六天六夜的苦战,敌军不仅未能突破塔山,反而士气低落。而与此同时,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次日,锦州全城解放,敌军彻底失去了继续作战的意义,宣布撤退。塔山之战最终以我军的大获全胜告终。
这场战斗的胜利意义非凡。守住塔山,不仅直接保障了锦州战役的成功,更扭转了东北的战局,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进而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然而,胜利的背后,是参战部队付出的巨大牺牲,尤其是四野所属部队,在塔山之战中伤亡惨重,可谓是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战后,为了缅怀英勇牺牲的将士们,政府在1963年修建了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陵园建成后,不少曾参与战斗的将士频频前来祭奠战友。吴克华、胡奇才、莫文骅等将军,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和牺牲的战友们,纷纷表达了同一个心愿——死后也愿葬在塔山,与战友们长眠相伴。
吴克华是江西人,1929年参军,曾参加过百团大战、辽沈战役等。他在塔山之战中指挥得力,身先士卒,与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1987年,吴克华去世,亲人遵照遗愿,将他安葬在塔山。
胡奇才,湖北人,战功赫赫,曾参与新开岭战役等著名战役。在塔山阻击战中,他带领部队顶住敌军长时间的攻击,为锦州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胡奇才在弥留之际,对家人说:“我想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了,送我去塔山吧。”他的遗愿得以实现。
莫文骅,广西人,战时任重要军事职务,参与制定了塔山之战的作战方案。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也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他去世后,也被安葬于塔山,与战友们共眠。
截至目前,共有八位将军依照遗愿安葬在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这片土地,见证了当年烈火般的战斗,也见证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与坚守。


南书房文史馆
每天分享有趣、通俗易懂的历史文章,关注我,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