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圣僧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啊?

文摘   情感   2023-05-24 14:49   北京  

最近在思考,我们于人世间的行走,是否也如唐僧取经一般?


唐僧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被问到“请问圣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啊?”,这个时候,唐僧的回答都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从这个对话可以看到唐僧对于这段旅程规划非常清晰,有来处,有去向。反观我们当下的很多人,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自己从哪来,来自何方,但是要去向何方,并不是很清楚。


师傅说,高级的领导者应该像唐僧,目标明确,心存善念,不受外界所诱惑。如果来个女性唐僧就想着如何如何,那他就很容易被徒弟们鄙视,被贵人们唾弃从而离他而去。想要有长期的快乐,就要学会自律,反思当下这样,精神境界才能得到升华。



《六祖坛经》里提到,五祖弘忍法师将衣钵给到六祖慧能法师之后,就让他赶紧离开,避一下师兄弟的“追剿”。我们且不说后面六祖的种种遭遇,先问下何为衣钵?


大家可以回溯下《西游记》中的桥段,观音菩萨的化身长者说对唐王李世民说“我有锦襕袈裟袈裟一件...穿我袈裟,不入尘轮,不堕地狱,坐有万圣朝礼,动有七佛随身”。这里的袈裟,代表的是“佛法”。那么何为佛?智慧光明就是佛。


唐僧取经上路之前,唐王给了一个紫金钵盂,供唐僧化缘使用。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的授受,常付衣钵为信证,称为衣钵相传。如人生行走世间,其实也是有衣钵的。衣是内心求的“光明和智慧”“道”,钵是安身立命的能力,有了物质基础让你有能量去追求“正确”的“法”。



所以,回味我们的人生,行走于世间,有安身立命的能力,然后追寻的是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道”也罢,“光明和智慧”也罢,去往何处寻?


祖慧能大师说,本性具足,一心具足十法界。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阳明先生说,致良知,知行合一。



最近经常有朋友会联系我,找我聊当下的难受,煎熬,郁闷,委屈......


我都会回答,一切应知是无常,烦恼是无常的,快乐是无常的,所以不要在心里不要被“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情绪所影响。人生大抵有颠簸,有波动,应知如常。开心得意时应该知晓自我的渺小,难过低谷时候应该知道也只是一时。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被束缚,可获自由当你的心自由的时候,身体也会跟着轻盈和充实。自在可以常伴于身。希望你不被名利欲望占满双眼,获得内心的自在。

最近很多朋友带手串等,希望大家佩戴之后能自己给自己更多智慧和力量。佛家是给了“方便法门”,但是还是希望“一心具足十法界”。


愿你人生有来处,亦有归途。


附上《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所分享的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

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就是钱

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利

但是在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的 还有一样东西 叫智慧


你到这个世界上来,应该有这样一种觉悟

你终究是要死的

这就是一个人很悲剧的在于

他无论多厉害,无论多牛,无论多么嚣张 

他都要死

他都有终结的一天

但在这一段时间,你做什么呢?

不断的看书

懂得世界上的很多东西

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规律

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

当你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

你就不会有畏惧感

不管在多小的房间

我只要翻开书

就是在看大海

——当年明月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E N D -



相关阅读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年度惊艳系列之《素书》
▶  看完这么多我有什么感悟
▶  东西方玄学感触


圆方知道
分享一点对国学的感受 体会人生的成长 分享一些财富管理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