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丨永不止步的“书香三八” 感受阅读的力量

文摘   2024-05-31 15:02   浙江  



YUE DU


第十二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读书之风,涵育阅读风尚,创新阅读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扩大阅读覆盖、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女性阅读、助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家庭、书香企业、书香中国,浙江医院工会于3月份开展以“坚定文化自信·激扬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共收到职工征文近400篇,经评审组评审,获奖名单如下——


获奖名单

等奖


《蚍蜉撼树,山羊仍屹》 王亚利

《守望的力量》邓亚银

二等奖


《逆光而行,向阳而生》刘金凤

《于平凡之位,品别样人生》杨秋会

《医生你好》张思然

《给你》张春玲

《文化自信 护理传承》毕美峰

三等奖


《从长安到罗马》 鲍宝生

《品读<宋瓷之美>》唐婷玉

《一封回迷途小楊的家书》杨雨铃

《初的晨曦,最后的晚霞》俞苏苏    

《<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读后感》茅金芳

《从继承历史到拥抱世界》龚杰

《康复是一缕阳光》朱悦红  

《七载与七十华章》舒晓艳    

优胜奖


美文欣赏



01

蚍蜉撼树,山羊仍屹


门诊部 王亚利


向上滑动阅览


“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之后,把自己扶直。”

——题记

高中买的书,到了大学才看完。

但这本“少儿文学”,我工作了似乎也没读懂。

我始终认为,这个悲悯又充满张力的生存法则是不适合给小学的孩子们看的。

《山羊不吃天堂草》,一个奇怪的书名,一本让人误以为分错类的儿童文学,却在这个春节给我最强烈的震撼,重读一遍,泪流满面,小时候看不懂。

文中描写了主人公明子家有一群饥饿的山羊,面对着一片长得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竟一只只壮烈地倒毙。若干年后,由于生活所迫,明子不得不远离故土,跟随师傅三和尚到大城市去闯荡谋生,在经历过喜怒哀乐等种种事情后,他们依然无法走进这个复杂的世界。

他们看过了城市的灯火酒绿,却只能在夜晚回到边缘的小窝棚;即使有着一身过硬的木匠本领,却也只能和一群人在寒风中等活儿。

如果等到活儿,却遇上个不是人的主顾,也是倒霉。比如这个抠门的东家,自己家里炖羊肉、炒菜,却只给明子他们吃烧白菜,挑了盆净是肥肉的,嘴里还说着让他们不要客气,气的明子悄悄把肥肉扔到柜子的夹层里。

他们始终是别人眼里的“乡巴佬”。他们就像冬天树上的树叶,寒风阵阵吹过,树叶瑟缩地颤抖,还要努力扒着不要掉下来。

读到外国钱这一段,更是一声叹息。其实从他们刚捡到外国钱开始,就为他们默默担心,因为这些钱寄托了太多希望,有了这些钱,他们就能立马从窘迫的境地中挣脱出来,明子甚至陷入到一种臆想的狂欢中去,幻想着一切:家里的债还清了还有富裕。然而,这些外国钱最后被证明根本不值钱,最大的残忍就是给了人希望然后又生生让希望破灭。

贫穷像一道紧箍咒一样牢牢锁在他们头上,所以在后段的彩票事件中,明子表现出来的疯狂的赌徒行为也让人可以理解了。他先是输掉了本来要寄给家里的五十块钱,又把紫薇给他的两百元全都买了彩票。最后。他只得到了一堆洗发水,而他卖掉的三张彩票却让那个人中了一部车!多么讽刺,多么荒唐,而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小说的最后,明子出师了。

至于书名《山羊不吃天堂草》: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草地,长满“天堂草”,山羊却不吃,一个接一个仿佛很有“神性”地死去。读完书,我掩卷沉思:忽然明白了明子家的山羊宁愿饿死也不吃“天堂草”的原因一一不该自己吃的东西,自然就不能吃。其实这明子何尝不是这些山羊呢?他不想窝窝囊囊、可怜巴巴、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地活着。他宁愿忍受生活的困顿,也绝不做偷木料、携款溜走的事,对他而言,那意味着精神的堕落,这是山羊留给明子的财富。

明子的父亲曾说:“不该自己吃的东西,自然就不能吃,也不愿意吃。”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下,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社会,总是无忧无虑的挥洒着青春。书中明子的成长却让大家感触良多。无数的人的变迁,使生活已不如当年的淳朴。真实的社会中掺杂的都是一些令人捉摸不透的成分,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两面性,常常令人在尚不明白的情况下,被利益权利所摆弄。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一股又一股被腐败侵蚀的味道,很多人的心早就已经被社会与城市的风气所带坏,不再是从前的厚实与纯朴,而更多的是虚伪和欺骗。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和选择,做人要实在,要坚强,不能被金钱权力诱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活就要活得有尊严。

明子身上有大家的影子,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剧本,或多有心酸,或多有苦辣……

蚍蜉撼树,山羊仍屹。

际遇或许会改变一个人,但总有一些坚守,让人发光。




02

守望的力量


急诊科(三墩院区)邓亚银


向上滑动阅览


在急症科的一角,我凝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敬意和对新时代所描绘生活图景的赞颂。身处这紧张而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我作为医护人员的每一分努力都与祖国的繁荣息息相关。每一盏不熄的夜灯,每一个滴答前行的秒针,都承载着对生命的庄严承诺。在急症科,光阴似箭,生命与希望在此交汇。每一场紧急的呼救,每一次生命的脉搏跳动,都是对祖国健康体系强大实力的直接见证。这里的每一次救护都是新时代科技和人文精神的映射,是对祖国无限生机的最真实体现。在这段不平凡的旅程中,无数个生死悬于一线的时刻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这些时刻都饱含着重生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急症科的每一次跳动都与祖国紧密相连,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在为祖国的未来贡献着力量。

深夜里,当世界陷入沉睡,我们的脚步却始终未曾停歇。在这份肃穆与专注中,我能够深切感受到祖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每一个被抢救回来的生命,都是对健康中国愿景的深刻映照,都是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医院的走道里,每一个心跳的回归都传递着生命的强音。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都在述说着祖国的澎湃心跳。无数个寒夜和酷暑,我们始终坚守着,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份努力都是对生命的守护,都是对新时代的礼赞。在紧急救援的背后,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倚赖着祖国的科技成就和医疗进步。每一次成功的救治,每一次患者的重生,都是祖国发展的见证,都是我们共同坚持和奋斗的结果。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温暖了疲惫的身躯。我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感受着新的一天的气息。城市在这时渐渐苏醒,每一处景象都散发着新生活的气息,昭示着祖国的稳健与公民的幸福。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急症科的医护人员将继续与祖国携手同行。无论前方有何种难关,我们都将迎难而上,用我们的专业和智慧守护每一份生命。我们将共同书写一个个生命奇迹的故事,为实现全民健康梦想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与祖国共生长,与新生活共融合。我们将迎接每一个挑战,用我们的坚守和奉献助力祖国向着更加康健的未来前进。每当夜深人静,每当生命呼唤,急症科的我们就在这里,用我们的行动守望着,抒写着时代的赞歌。

从急症科的窗前望去,我看到新一天的曙光照亮了祖国的大地。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希望的芳香,我知道,这份香气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更源自于祖国的繁荣昌盛。这里的每一次奋斗和守望,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致敬,更是对这个时代的赞颂。走过无数个白夜和黎明,我深感自豪,因为我有幸与祖国的蓬勃发展共呼吸,与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共奋进。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伟大时代里,让我们一起守望,一起赞颂,共创无限美好的明天。




03

逆光而行,向阳而生

十七病区(三墩院区)刘金凤

不知不觉已在临床工作十余载,在这过程中,有过颓废,有过焦虑,有对工作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高兴,有骄傲,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现在回头看看,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一切的困难都只是生活中一个个小插曲,这些终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这过程中,也充满了激情。记得刚进临床时,对操作还不熟练的我会拉着小伙伴一起用头皮针练习打针技术,当成功打进第一个针时,会兴奋得与小伙伴分享喜悦的心情。当患者表扬自己说:“你打针一点也不痛时”,我会因为患者的肯定而开心好半天,为自己能帮助患者而感到快乐。当然,有表扬必然也有批评,当自己因为抽血抽不出时,会因为患者的一句“叫你们老师傅来”时,自己会失落半天,也会因为自己没有帮到患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感到难过。当患者病情变化,甚至因为疾病去世时,自己也会跟着落泪。当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康复出院时,自己也会由衷的为患者感到高兴,充满成就感。

渐渐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见闻的增多,以及自己经验的积累,自己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变化,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更能理性的看待问题。当患者因为不舒服时来向我诉说时,我更多的会思考造成不舒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当患者因为病情的原因而无法治愈时,自己更多的不是伤心,而考虑更多的是让家属意识到结局,好好珍惜这最后的陪伴时光。当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时,我会当这是件日常的事,嘱咐好患者回家的注意事项,宣教好出院带药怎么吃,不希望自己工作疏忽而造成患者的不便。这或许是我的心态变了,也或许是我的成长。

有人说,医院是一个见证生死、感悟人生百态的地方。也有人说,医院就像一面镜子,照得出人的生命脆弱和倔强,也照出命运的不公和冷漠。如果觉得生活对你很不公平,那么就去医院看看,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糟。而在我看来,医院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

有的人一辈子很长,可以拥有100多年的时光,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有的人一辈子也可能很短暂,可能因为一个事故、一场疾病生命而戛然而止。生命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故事中蕴藏着感动,力量,也潜伏着无奈与痛苦。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生活,我们既能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也能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成长的路上总是充满挫折与挑战,但我们要相信黑夜过后便是黎明。只要我们向阳而生,就会看到光明,看到人生的光芒在前路上闪烁。


于平凡之位,品别样人生

ICU(三墩院区)杨秋会

犹记大学我想选护理这个专业时,耳边环绕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说护士的工作太普通了,普通到许多人都轻视这个职业;他们说护士的工作太琐碎了,琐碎得每天都很难给自己工作做个总结;他们又说护士的工作太辛苦了,辛苦到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他们说的我不听,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所以如今的我无怨,无悔,我承认护理这份工作确实平凡,但我坚信,一份春雨,一份秋实;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转眼间,我已经从事护理工作五年多了。重症医学科是我从象牙塔到临床工作的起点。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帮助患者康复不止是在专业技术上,还有心理上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永远处于生死边缘,被疾病折磨摧残的人。每当看到他们痛苦无助的表情,心中总充斥着愧疚感,觉得自己渺小无力,在患者如此痛苦的情况下我能做什么?所以当时暗下决心,虽然治不好他们的病,但我可以尽力帮他们解除痛苦。于是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脉穿刺、抽血、无痛肌内注射,但是注射器针头刺入肌肉怎么能不疼呢?于是开始琢磨,比如进针的手法,如何自然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等等。在护理操作的同时又开始了心理护理,如何多和患者沟通,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缓解患者情绪,这些都是日常思考的问题。

时间过去的很快了,犹记2022年时收治一个浙大的学生患者,稚嫩的脸庞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砺便被病痛折磨,他是爆发性心肌炎,在高效团队的合作下最快时间用上了ECMO进行治疗,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护理,他顺利苏醒,继续灿烂人生。当时的想法是虽然工作又脏又累,但是当我们听到昏迷患者眼睛睁开时,内心会充斥着惊喜与快乐。

五年的工作经验让我觉得护士的工作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伟大平凡。但可贵的是,我们都在坚守这个平凡,都在平凡中默默奉献。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的负担压垮,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牺牲。那时,我们不会得到贫穷、有限和自私的快乐,但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虽然一时脱颖而出,但总会发挥作用。这句话不是很好的反映了我们选择的职业吗?

平时我们一直在付出,在付出中,我们更有义务把护理工作推向更高的起点。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明确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南丁格尔说:“护理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塑造护士的新形象。转变观念,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实践护理模式的转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的执行医嘱,要积极执行医嘱,整体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服务。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里恢复健康。

医院这个平台给了我很好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护士,我一定会继续提升自我,适应时代护理发展的要求,争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活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


医生你好

神经内科 张思然

第一次点开“协和八”的微店还是刚刚入职的时候,买的第一本书是作为协和神作之一的《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作为初入职场的“小菜鸟”每一次夜班前必然是要将这本书贡在办公桌上才能安心,对于突发情况的临床处理很多时候也是靠着这本书进行思路的梳理。也是自此开启了阅读这个由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开办的公众号的旅程,在这里学习了血气分析、影像阅读以及各种临床常见情况的处置。

让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在众多教学性的文章中有一个叫“麒闻医事”的版块,不同于其他教学文章的严谨规整,这里的文章更多是讲述医生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每一位处理问题有游刃有余的老主任都有作为新手战战兢兢、患得患失的日子;那些在我们看来已经能走在国内医学教育顶端的学长学姐们,在第一次面对临床问题时的忐忑和不安;也看到在每一次遇到明明已经“竭尽全力”但结果仍然是“无可奈何”的时候的不甘和悔恨。这些故事汇成了《医生你好》这本书,这本书里也记录了那些我们所仰望的医生从种种“不成熟”中成长的故事。

在书的序言部分北京协和医院的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说到“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也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用剑拯救患者的生命,用思想抚慰患者的心理,这是医护工作者需要拥有的两种力量。”在协和接近百年的历史中,林巧稚,曾宪九这些闪亮的名字,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闪闪发光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是他们背后在一个个小故事中积攒起来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在经历了种种病痛、生死后,仍能不改初心,将每一个生命视为珍宝的坚定和决心。

这本书中给我映像最为深刻的是“向死而生”的章节,其实作为神经科的医生除开直接影响生命中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患者,我们是很少有机会直面死亡或是终末期的患者。但是在日常患者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高龄、大面积脑梗死、基础情况差”的患者谈话时又不可避免的需要涉及这样的话题。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如何掌握这种谈话的“程度”总是很迷茫,从最开始的如何和患者家属开口,怎么说明患者现在的状态,该如何给出治疗的建议都是困扰着我的问题,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救人,却没有学会遇到“无法治愈”的病人该怎么办。书中一篇名为《I see you》讲述ICU患者家属的文章中提到重症患者的家属的共同的思想历程。每个患者家属都经历了从震惊、愤怒、否认、寻求希望到最终接受。神经科作为急诊首诊的科室,我们选择和危重患者谈话的时机,大多是在患者家属“震惊、愤怒、否认”阶段,此时他们可能不能很快的接受需要直接面对亲人的死亡,或者为患者的终末期治疗进行选择和决定。而在到达“最终接受”的阶段患者家属可能自发的就会开始思考后续的治疗和处理方案,因此在不同阶段和患者家属谈话的时候需要采取不同其策略,起初的阶段需要给予安慰,肯定家属的情绪,看到他们的纠结,循序渐进的交代病情的变化可能,让患者家属可以更快的进入最终接受的阶段。而当患者家属接受以后,可以直接的和患者家属讨论什么样的临终治疗选择才能让患者最终的阶段不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

相较于严谨生涩的专业书籍,其实我更爱看这些或是温暖或是纠结的医学故事,从这些前辈的经验里,我们往往能看到生涩、不经事的自己,似乎能够看到自己沿着前辈的路成长起来的过程,也许不能成为浩瀚宇宙中最闪耀的那一颗,但能作为璀璨银河里的小小背景也已经是能万分自豪的事情了。


给你

三病区(三墩院区)张春玲

嗨,浙医,你好啊!我是浙医大家庭里的一个小护士,没想到吧,这封家书是写给你的!

2018 年8月,我满怀青春的激情,承载着对未来的梦想,踏进浙医的大门,随着新鲜的生命力一起融入你。

初见你时,两排婆娑的树木,郁郁葱葱,绿荫满遮,强烈的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似乎也柔和了很多。曲径通幽处,有亭台小桥,有锦鲤满池。一座展翅欲飞的“燕子”,也成为西湖边耀眼的“飞阁流丹”。那时的你,刚好64岁了。你的前64年,我不曾参与见证,你以后的每一年,我会一直陪你。

因为,自建院以来,你一直是优秀的。无论是医疗、教学、亦或是科研、人文。

我本儿科护士出身,自从我踏上浙医开始,自从接触急诊的工作岗位起,你就给了我很多第一次:第一次那么近的面对生离死别;第一次与死神赛跑;第一次感受心肺复苏成功的喜悦。

犹记得那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一对年轻的夫妇因车祸受伤严重而陷入昏迷,年仅两岁的女儿因惊吓而大哭不止,我充当起临时“妈妈”来安抚小朋友,而小女陔也特别依赖我,看着病床上“血肉模糊”的妈妈,搂紧了我的脖子。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珍惜健康、呵护生命的意义。

随着医院不断的发展壮大,我也从事起我的“老本行”。从全科第一个小患者入住,到如今到处“借床”跨科,病人肯定的背后,是我们不懈的努力,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是我们几年如一日的真诚付出。

而我,也已由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变成了住院部里的“老人”。想想当初稚嫩的我,既有过心浮气躁、眼高手低,也有过自以为是、无所作为的迷茫。原来我以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世界,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浙医经过六年工作的洗礼,我也在慢慢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学会把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处细节之中。我的工作变得一点点成熟稳重,我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风雨同舟共成长,乘风破浪来时路。六年的时间仿若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我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你的发展,有过太多难忘、感动,收获着骄傲和自豪。

六年的时间,也是我青春记忆里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它记载着我一路走来的辛酸和汗水,也镶嵌着你的灿烂和辉煌,承载着我的艰辛和热情,也记录着我的快乐和幸福。

你的变化我看在眼里,自豪在心里。感谢你,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的面对每一个人,让我懂得如何真爱生命。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恰逢你70岁生日,医院的发展也如日中天,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以此为你送上生日的祝福。责任在肩,使命在前,我也将牢记“臻德、精术”的院训会用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我们的努力,共建美好的明天。



文化自信 护理传承

十八病区(灵隐院区)毕美峰

我是一名从事临床护理30多年的护士。30年,岁月悠悠,原本漫长!回过头来收集十年前、二十年前、以及三十年前的照片,当我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时,才突然发现,时光荏苒,真的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啊!

医院护理部对我们30护龄以上护理人员都有一份精神嘉奖,一款精致的定制水晶纪念奖牌,温馨寄语,道出了对护理人数十年耕耘奉献和对事业执着的肯定!我是万千护理人中的一员,对于护理事业发展和传承,有着无数点滴的感受。千言万语只能汇集寥寥数语,分享与我的同行。
    首先感恩遇见。上世纪90年代选择护理行业也许并非初衷,遇见护理、从心的碰撞,是缘于我师从卫校的两位美丽的班主任、和优雅的基护老师,他们的温和细腻、淡定从容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开始憧憬我的护理事业,并用心开启学习与实践,从一名优秀的实习生毕业进入临床,来到风景秀丽的浙江医院,我的护理人生就此开始。30年,从青春少女到两鬓白发, 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护理。这一路走来有风风雨雨,也有阳光灿烂;一路上有酸甜苦辣,但是也有幸福时光。
    其次感谢拥有。临床护理人员都有深刻的体会,工作辛苦熬夜加班加点,埋头苦干,还要受委屈,有汗水泪水,我们总是在付出,拥有了什么呢?静夜思,当我去帮助,为患者解除身体上的痛苦,抚平精神上的忧伤;当我帮助同事,共同对付困难,当我们在工作上获得小小的成功……这时候,我得到了正能量的反馈,我的精神是愉悦的,这就是获得感。坚定文化自信,我们中国人一个普遍的价值观就是“行善积德”,付出即是拥有,这是护理付出给予我的幸福回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人总是给病人提供帮助、安慰,病人也总是会感恩,这就是收获。  

30年的护理经历感受太多!我们经常会遇到挑战,当护理中遇到没有实践经验的护理案例时,当岗位调整从一个熟悉的专科到一个陌生的岗位,对我们来说就必须得接受挑战、常学常新。我记得工作第10年从门诊调入外科,就是全新的开始,白天忙碌临床,晚上回家啃书。第一个月的工作中遇到两位老年患者,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记忆犹新。两位都是有文化的老人,术后病人,他们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以及康复出院时对我表达:我住过很多家医院,接触过很多医生护士,你们医院很好,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护士,尊重病人、无微不至。是的,尊重病人,这也成了我在临床护理的优势。病人对我的肯定给了我最大的信心,使我在转变岗位后有了新的收获。还有一件事记忆深刻:一位我在干部病区照护多年的患者,肺癌使用靶向治疗。患者在一次病情变化抢救以后,意识清醒但言语含糊不能表达。家人陪伴在身边,病人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向自己,家人不能揣测意思,床边护士也没有理解。当时我过去,试探询问,是两个什么东西要吃么?点头。我思考什么重要的东西要吃,又问:是两颗靶向药没有吃?患者终于舒了口气!可见其求生欲望之强。后来患者因病情变化转入ICU治疗,建立了人工气道,一次我去看望,患者看到我认出,眼睛一亮,用力向我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是欣喜和感恩,感谢患者对我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诸如这些,点点滴滴,我们用关爱抚慰了无数的忧伤,用真诚的付出帮助无数的患者,无悔30年,在我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和幸福。这,就是拥有!
    再次我想说,护理事业需要传承。护理是一门专业、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精神!我有两件亲历的事:陆续有两位老家的亲戚都来咨询过我:一位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怕考不上好大学,问能选择护理吗,护理难不难;一位是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她想选择护理,值得选吗。我该如何给他们建议呢?我说,如果喜欢,通过努力你可以选择;如果不喜欢,成绩又不好,把护理当备案,那肯定很难。护理行业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袭白衣、一顶燕尾帽,穿梭在病区里,忙碌在病床前,步履匆匆,夜以继日,我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心灵温暖心灵。日常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但是真真切切,关爱弱小,护佑生命,为患者救治和康复做出最大的努力和牺牲,这就是奉献,是人间大爱!!在三年疫情期间,护理人冲在最前线,我们的付出让大多数人看到了,也给了我们崇高的定义,这是我们的品质。随着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事业需要发展和传承。传承什么?精神、品质、技术!发扬医学人文和奉献精神,秉承关爱生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良品质,传授不断创新发展的护理科学和技术。一代又一代护理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患者排忧解难,就是最好的传承!今年护理学被列入国控专业,因为护理是涉及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未来一定需要更加精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感恩30年,坚守护理岗位,不忘初心使命。我们把关爱给了患者,把最好的状态给了护理事业,同时还要关爱自己,工作之余调试好心情,加强锻炼,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心胸更开阔。愿护理事业蓬勃发展,护理人青春不老,不负韶华!








浙江医院职工之家

文字、编辑:王婷

审核:许瑛



尊重

职工

理解

职工

保护

职工

关爱

职工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赞

求在看

浙江医院职工之家
浙江医院工会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现有会员2500余人(含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下设78个工会小家,2020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