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破解“用氢难、用氢贵”的提案

文摘   2025-01-14 08:36   辽宁  
提出人:杨森平
  内容: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世界范围内,氢能产业发展一直面临着储运难题,尤其面临跨区域、低成本、高安全氢储运难题,对氢能供给造成巨大挑战,严重制约氢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氢源供给不足导致的“用氢难、用氢贵”已经成为制约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氨(NH3)是氢的高效零碳载体,常压下-33℃或常温下1MPa可液化。液氨的储运技术、基础设施成熟,已有百余年历史,可通过公路、水路和长距离管道运输,且运输成本低廉(公路运输成本约为氢的1%,水路/管道运输成本约为氢1‰)。同时具备常用燃料所需的廉价易得、便储存、低污染、热值高等优点,已经引发全球广泛关注。2014年,日本政府将氨能技术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计划(SIP),并制定了氨燃料技术2021-2050发展路线图。2017年,全球氨能源联盟提出“Ammonia=Hydrogen2.0”新理念,打造氨/氢能源新体系。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规模化发展氢(氨)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国际清洁能源一个具有前瞻性、颠覆性、战略性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我省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氢源少、供需错位,用氢难保障。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群是氢能应用的主要地区,供氢不足已经严重制约该地区氢能产业发展,亟需破解跨区域、低成本、高安全氢储运难题,解决氢源供给问题。粤东西北地区是相对的氢源丰富地区,其制氢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珠三角城市群用氢需求拉动,也首先需要解决氢储运难题。未来广东地区氢能产业的更大发展可能需要中西部省份的氢源供给,更需要破解跨区域、低成本的氢储运难题。
  (二)加氢站少,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广东省现有加氢站51座,主要分布在佛山、广州、深圳、云浮等地,其中佛山28座、广州11座、深圳3座、云浮4座,东莞2座、中山2座、韶关1座。加氢站建设成本高,造价大约为1500万元,运营成本约200万元/年,且存在建设周期长,审批、验收流程复杂,氢气价格较高,进口设备昂贵和运行负荷不高,高压氢系统核心设备运行故障率较高等问题,因素迭加直接导致国内已建成的加氢站几乎都难以盈利。
  二、具体建议
  (一)加快推动广东省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
  加快制定广东省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战略与发展规划,规划先行,系统布局,强化广东引领作用。重点专项支持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颠覆性技术开发,加大氨作为氢能零碳载体与零碳新能源技术研发,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工业零碳燃烧与零碳运输装备应用为牵引,推动零碳新能源颠覆性技术在广东的示范与落地应用。
  (二)加快推动和探索氨氢制加一体加氢站。
  合成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合成氨的产量和用量第一大国,生产、储运和供给工艺成熟,设备完善。依靠成熟的氨生产、储运和供给工艺及体系,及加油站基础设施改造,解决大规模建设加氢站带来的巨额投资问题,破解“加氢难、加氢贵”难题。
  (三)加快广东氨氢融合零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建议以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氢能)分中心(佛山仙湖实验室)为依托,加快谋划建设和布局国家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技术(领域)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广东氨氢融合零碳科技创新平台及能力建设,引领零碳能源技术创新。
  (四)探索建设氨氢融合零碳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
  对标美国阿拉斯加-夏威夷氨经济战略,探索构建和制定中国南海(广东-海南)氨氢融合零碳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行动方案与发展路线图。
        来源:广东政协网

氢能和燃料电池
汇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最新进展,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动态,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沟通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