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 循环” 的发展模式,可以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符合当今社会产业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搭建独立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农业模块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地大物博的优势,既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改善,又跨区域调配资源,形成更广义空间上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才自然少不了。懂生态、懂农业、懂互联网的人才更是关键。要把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理论、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农业人才培养范畴。注重培育不同层次的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在创新创业中积极实施生态循农业,不断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投入一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少则10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生态农业的类似农业项目一样,存在“投入大,回报慢”的窘地。因此一般企业的是很难做到这么大的投入,农民来说更是望尘莫及。尽管,国家在推进农业领域ppp落地,但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去吸引资本,尤其是商业资本。这一点很关键。虽然循环农业每个环节都能赚钱,但哪个环节是主导?整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到底靠那个环节赚钱?生态循环农业的商业模式打磨需要顶层设计,以生态为主线,考虑农业的每个环节,设计出盈利模式。同时,通过既定的商业模式通过快速复制的方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变现能力。生态循环农业看似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但产业化还是比较薄弱。更主要的核心产业如何打造,如何通过核心产业带动其他环节的提升。生态循环农业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为了循环而循环,而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加强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很多年,为什么生态循环农业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农业主导。打破生态循环农业的困局,依然依靠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
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如沼气、畜禽粪便等的利用。秸秆还田模式的推广,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除此之为,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地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对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推进“五水共治”、美化农村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生物基料。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比如:“永久农业”是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在节约资源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有效配置达到有利关系的最大化。种植者们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节省能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永久农业”寻求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的资源,强调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励使用自我调节系统。耕种土地时,通过多种类种植和绿色护盖等技术来保养土地,监控当地环境,构建绿色发展规划。“永久农业”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杀虫剂,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及促使食肉动物进入生态系统来阻止害虫,例如,豆类植物苜蓿,能够释放氮气,可使害虫迷失方向。循环农业的尺度有部门、区域、社会3个层次:部门层次主要指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户为循环单元;社会层次意味着“循环型农村”;区域尺度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园内包含若干个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态产业园,菲律宾玛雅农场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典范。农业行业观察认为,生态循环农业也是一个系统性产业模式,除了循环经济模式,还需要农业产业链模式,农业食物链模式等。未来,如何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里找到新机会、新商业才是更为重要的突破口..(欢迎乡村振兴产业链公司、企业、老板、创业者、专家、渠道商等人士扫码加微信进群,一起探讨乡村振兴创新与落地)
(第二批数农俱乐部成员报名,请点击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递交企业信息”,获得农业行业观察-采访报道、资源对接、进群学习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