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关键两天”
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客观上为增加假期时长提供了基础,也相应提出了要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增加假期的呼声也十分高涨。在此背景下,新增的这两天假期尤为关键。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庭团圆的意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远千里归家,与亲人相聚共度佳节。增加1天假期,特别是除夕这天的假期,可以让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春运压力,让人们的返乡之旅更加从容。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体现的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强度不断增加,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休息。增加1天劳动节假期,可以让劳动者更好地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比之下,其他节日虽然也有其重要性,但在文化内涵、社会需求等方面与春节和劳动节有所不同,或许这是将新增假期首先放在春节和劳动节的考量。
之所以只增加两天,是因为优化节假日安排直接关系每个人的休息和每个单位的运行,不同群众、不同方面的诉求不尽相同,需要统筹考虑,求得全社会“最大公约数”。在增加法定假日时,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对企业生产和社会运行造成过大的影响。同时,中国的人口众多,假期的延长也可能会带来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增加两天假期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这也是渐进式改革的一种体现,方便根据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增加法定假日意义重大。从经济角度看,可以刺激消费、带动内需,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购物、享受美食和休闲,带动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这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的动力。从社会角度看,更多的假期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可以陪伴家人朋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这将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定节假日的增加,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安排,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比如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政府加强交通和旅游等行业管理、各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等,确保假期生活从容舒适、丰富有趣,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最不容忽视的是,要保障假期能够真正落实,让劳动者能够充分享受假期带来的福利。一直以来,受文化背景、职场氛围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带薪休假、调休假等只在部分人群中得到落实,要切实解决一些单位存在“只放假不休假”的现象,通过劳动法规、市场监察、工会组织、舆论监督等确保劳动者的休息权得到有效保障。
虽然只是两天的假期,但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经济和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好这“关键两天”,将给群众带来很强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