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风建设月 | 第【366】期“学术人生”回顾: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新形势下的学科发展

文摘   2024-09-10 21:51   上海  


2024年9月3日上午,第【366】期“学术人生”讲座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告厅顺利开展。本次讲座以“新形势下的学科发展”为主题,邀请到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为同学们作“双碳行动与美丽中国建设:新形势下环境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讲座。环境学院全体2024级研究生参加讲座。


贺克斌院士作主题讲座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球排放研究计划(GEIA)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全球能源评估研究计划(GEA)环境组组长,国际清洁交通技术委员会(ICCT)委员。


讲座内容

01

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贺克斌院士深入分析了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核心议题,结合中国“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详细阐述了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贺老师强调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不再仅仅是考试和成绩,而是实际研究工作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博士生的研究工作不仅要通过学术上的考试,还要面对项目评估等实践考验。


讲座现场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四个极”: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这四个方向将成为未来科研创新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研究生的论文创新和项目研究中提供了思维方法上的指导。


0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其次,贺老师回顾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阐释各国陆续设定了减碳目标,目前全球已有约90%的碳排放量和90%的GDP区域承诺加入这一行动计划。同时,2023年12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缔约方大会(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表明,全球能源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迈进。


贺老师介绍碳中和路径下的影响


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清洁技术创新,而非传统的地下化石资源。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资源逐渐耗尽的危机也在逐步显现,推动着各国加快转向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确保未来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03

中国的“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则为这一目标设定了明确的阶段性任务:2027年、2035年和2049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也将贯穿于许多年轻的环境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之中。


贺老师介绍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推动“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这要求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经济的绿色转型能力,创造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治理将从单一的污染控制,逐步转变为多要素、多维度的系统优化,包括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生态安全的保障。

    在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将发挥关键作用。以清洁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绿色创新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如何有效地结合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推动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平稳过渡,将成为决定未来各国能否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未来,研究生和年轻科研人员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中。

总结

未来几十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无法避开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相关的议题。特别是环境科学相关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将面临与“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密切相关的挑战与机遇。从环境工程、生态保护到低碳技术的研发,都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工作方向。


讲座现场


目前国家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确保“美丽中国”的愿景得以实现。各类研究生、青年学者和专业人员应紧跟科技前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事业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图文 | 彭 丽

编辑 | 彭 丽

审核 | 吉庆华 沈子烨 黄斐 陈天吟 胡亚悰 张淼元



环小研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