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学霸儿子变抑郁的全过程,我才醒悟: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不是打骂,而是这三点……

文摘   教育   2024-07-02 19:39   河北  

2024-05-25 11:54

前几天,一位妈妈跟我咨询:

儿子16岁,从小懂事听话、聪明、好学、成绩也很好,爸妈从来没打骂过他,

一直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同学和老师及其他家长眼中的“学霸”,爸爸呢,除了对他的要求比较高点,家长对都他很好,基本上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

然而,自从升入高中以后,儿子却像是变了个人。

最开始是产生厌学情绪,到后来甚至还逃学。

经常在家中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要么蒙头大睡,要么刷手机,打游戏。也不和家人交流。

看到儿子变成这个样子,妈妈和他爸都很着急,于是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

还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儿子竟然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焦虑!妈妈当时就傻眼了

懂事听话的孩子也会抑郁?

不挨骂不挨骂孩子也会抑郁?

要啥有啥的孩子也会抑郁?‍‍‍‍‍‍

学霸也会抑郁?

郁?‍‍‍‍‍‍

经过和这位妈妈深入了解沟通,发现原来导致孩子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01 情感忽视

原来,孩子出生之后,妈妈还得工作,没空照顾,而爸爸是在外地,孩子还没有断奶就被送到乡下给奶奶带。

到3岁才接回父母身边上幼儿园,但父母工作也很忙,大多数时候都是保姆在照顾他。

上小学就开始住读,在周末才回家。

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遭受到情感忽视,性格变得敏感而自卑、胆小怯懦、内心没有力量跟他人建立更深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学习,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但当孩子进入高中,光是父母的认可已经不能再给孩子带来动力;

而当学习的压力增大,超过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时,孩子则只能通过手机、游戏作为情绪的一个出口。

分析到这里,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爱学习、爱玩手机都只是表面,而深层原因是我们长期对孩子的忽视,那什么是情感忽视呀?”

所谓情感忽视:是指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和接纳,或被养育者忽视、回避、否认。比如:

漠视孩子的需求;

经常训斥孩子;

习惯性贬低及责备;

打断或限制孩子的情绪表达等。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爱,就是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

情感忽视,其实就是缺乏对孩子正常的关注和接纳,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很难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判定。

无独有偶,上周另一位妈妈也分享了女儿的经历:

她的二女儿在16岁那年也被确诊为抑郁症,之后又转为“双相情感障碍”。

这位妈妈这么说:

原本以为供女儿吃、穿,就是给到女儿最好的关心和爱护。


但后来发现,在情感上对女儿的忽视,才让女儿在痛苦的成长,孩子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样子。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被忽视、被否定的情绪比起扬起的巴掌更伤人。

被忽视的人,情感得不到寄托,比挨饿更让人难受。

为了避免对孩子情感造成忽视,为人父母要做到两点:

1、积极回应: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及时地给到接纳和安慰;而不是责备,当孩子需要链接时,父母应腾出专门时间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2、无条件关注:当和孩子交流沟通时,应该同步保持眼神交流,并耐心倾听孩子。

02 过度期待

在网上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女孩,从小学习很好,但是升入初中之后,就开始厌学了。

于是,老师找她谈心,想不到女孩却说:“是我不好,我对不起所有人。”


老师很诧异,这么大点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为此,老师去做了家访,才了解背后的原因。


原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次考试当她考到前十,父母就希望她进前五;

而当她考到前五,父母又盼望她进前三;

当她考前三,父母则又会说:“你明明可以考第一的......”


不仅仅如此,除了学习成绩名次之外,父母还希望她能考到钢琴十级,最好还能学个传统舞蹈......

原来,把孩子压垮的,并不是学业本身,而是父母的“过度期待”。

这份以爱为名的期待,成了孩子成长路上,压倒孩子的“稻草”。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就是孩子头上的紧箍咒!

这个时候,网上有人发声:接纳孩子成为普通人吗?

一位网友则说:“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将孩子培养的多么了不起,而是应该借助自己一生的经验,教会孩子好好生活。

深以为然。

03 自我牺牲

有位教育界人士曾说:

一切都为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让他背负这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

记得之前有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咨询,她儿女双全,孩子成绩都挺好,很多人羡慕。

但是有一天,两个孩子突然对她说:不想去上学了。

妈妈大吃一惊!

两个孩子相继休学后,她非常痛苦,有一天实在绷不住了,对着孩子嚎啕大哭: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辛辛苦苦照顾你们,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玩,什么都满足你们,这些年为了照顾你们,哪里都没去过,到头来你们竟然这样对我!”

可没想到孩子们也爆发了:

“是我们叫你这么过的?你自己喜欢才做的吧?你要去玩我们有不让你去吗?你要买我们不让你买了?你想吃我们不让你吃了?”

看到孩子的回怼,我感到很扎心:原来我们对孩子的好有时只是一厢情愿!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妈妈

在孩子眼中,妈妈的自我牺牲,并没有换来全家的认可,反而活成自己和别人都讨厌的人。

心理学家说: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孩子心里倍感沉重之外,其实毫无意义。

真正的懂事和听话,应该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共情和体谅。

现在的孩子,好吃好喝要啥有啥,却动不动躺平、动不动摆烂、动不动抑郁、一点压力受不了......

很多家长都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啦?

正如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所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变得不一样了,只是父母还没跟上!

父母的成长速度一定要跟上孩子的成长速度!

与各位家长共勉!


父母成长机会来啦~


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亲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


没有天生就会的父母,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提升父母认知   别拿孩子试错!


《父母专业课》


讲述家庭教育的三个重要思维境界

1处理出现的问题:

2培养良好的品质:

3 拉升人生的高度。

1、对象:0-18岁有育儿困惑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感兴趣者

2、方式:2天体验式线下课,免费训,全国城市随机开课,就近选择!

3、收获:解决孩子手机和学习问题、改善亲子关系、不吼不叫智慧养育

4、方法:微信咨询老师

5、课程:原价:4800元,现推广活动进行中,前50名报名免学费,仅收会务成本费680

赠送:全国通用免费复训资格!

报名方式:


育儿先育己

-END-

延伸阅读

1、亲历儿子厌学躺平玩手机、网吧打游戏不回家,我发现关键原因:不是叛逆,不是青春期,而是这两个字......(如何跟孩子定规则)

2、为什么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

3、“妈妈,万一我考不上好高中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回答堪称范本

4、孩子99%的成功,来自爸爸1%的改变......(发人深省)

编 辑 | 品格教育
排 版 | 品格教育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私信联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品格教育训练营
专注于品格教育及家庭教育,朱晓平、张丽红等爱自然生命力体系老师做您和孩子生命中的陪伴者,提升孩子和家长的自我修行!
 最新文章